仲景健康网>仲景养生>养生常识

四季养生:大暑与养生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8/07/28
2663
分享:
       廿四节气的“大暑”。它是从每年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开始的。它是廿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是指炎热到了极点的意思,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气候特点

    今年的大暑正逢三伏天的中伏。在中伏和末伏之间,其温度尤高,因此,民间有“热在中伏”的说法。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这个节气内是最热的时候,平均温度在26℃左右,最高气温可达44℃。7月份进入汛期,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这就是说在这大小暑两节气里雨水多,汛、涝最多。而在我们南方则是酷热之时,且又是台风多雨的季节。

    大暑的养生

    中医有“天人相应”的养生学说,即人体的精神心理、心态情绪会随着自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气候变化会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绪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现代医学生理学也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的气候会影响人体下血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发泌的激素分泌,于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多种症状。“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

    防治“情绪中暑”

    其一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心态宜清静,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

    其二是心理纳凉,以“心病要用心药医”的原理,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法调整情绪,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之中,绿树摇曳、飞泉漱玉,使你心旷神怡、心平气和。

    其三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应午睡0.5—1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其四要注意饮食调整理,应清淡多样化,多食营养丰富的果疏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

    大暑养生饮食宜以清为补,宜补气清暑,宜健脾养胃,宜药粥进补。清补食物有绿豆、百合、黄瓜、豆芽、鸭肉等;补气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选用西洋参、太子参、黄芪;健脾养胃食物有赤小豆、薏米、南瓜等;药粥有绿豆粥、扁豆粥、莲子粥、薏米粥等。在大暑当日或在高温暑热时,广东民间传统上煲荷叶老冬瓜汤进饮以防暑养生,其组成还有赤小豆、薏米、扁豆、灯芯花、猪苓、泽泻、土茯苓等,或淡饮或为甜汤,亦可煲猪骨。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