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作为山林特产,早已久负盛名。据史料记载,公元8世纪,辖制东北中北部的渤海国,便将松子作为贡品奉献给中原地区的唐朝政权。在清朝,朝廷每年都从长白山区征收大量松子入贡,供皇上御前早晚膳用。清乾隆皇帝,品评松子有感而发,曾写过一首《松子》诗:“窝集林中各种松,中生果者亦稀逢。”
松子既是养生美味食物,又是疗疾健身良药。古籍《神仙传》中有这样一个传说:赵翟得了麻风病,家里人害怕传染,把他送到深山密林之中,有一天,赵翟忽遇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送给他松子和松脂各5升,并对他说:“此物不但能治你的病,而且还可以使你长生不老。服至一年,愈而去根。”赵翟遵嘱服之,未及一年,病果然好了,且身体强健,从山中返回家中。又服用2年,面颜转少,肌肤光泽,行走如飞。
从现代营养学来看,松子确实有较好的营养价值。据测定,松子含油脂约70%,大多为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脂肪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它们能使细胞生物膜机构更新,胆固醇变成胆汁盐酸,防止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硬化。同时还具有增强脑细胞代谢、促进和维护脑细胞功能和神经功能的作用。因此,老年人常食松子,能防止心血管疾病;青少年常食松子有利于生长发育、健脑益智;中年人常食松子也有利于抗老防衰、增强记忆力。
此外,松子所含蛋白质为17。6%,碳水化合物为9。8%,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E以及钙、磷、铁、钾、钠、镁、锰、锌、铜、硒等。这些营养成分,对激活酶的活性,促进蛋白质合成,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增强体力,提高耐力,消除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传统医学认为,松子性温味甘,无毒,入肝、肺、大肠经,具有滋阴润燥、补气充饥、润肺止咳、润肤养颜、滑肠通便的功效。主治风痹、燥咳、吐血、心悸、盗汗、头晕、便秘等症。唐朝《酉阳杂俎》首载松子被视为益寿之品。明代《本草经疏》指出,松子“味甘补血,血气充足则五脏自润,发黑不饥。故能延年,轻身不老。”《本草纲目》记载:“松子主治骨节风湿,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不饥,逐风痹寒气,补滋润皮肤……久服轻身不老。润肺功能,治燥结咳嗽。”鲜为人知的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与沈括的一部关于松子药用的专著《苏沈良方》,迄今还在日本流传。
松子进补既可单用,也可做成糕点糖果、饮料冲剂、粥酱菜肴之类的食品。民间常用食疗方亦多。
肺燥咳嗽松子仁、杏仁、核桃仁各60克,研粉,掺入蜂蜜适量,温开水送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肾虚盗汗松子仁、金樱子、枸杞子各125克,麦冬250克,加蜂蜜250毫升,水煎,熬成膏,温开水冲服,每次25克,每日2次。
润肺通便松子仁、柏子仁、芝麻各等份,研粉,加白醋做成5克一丸,用黄芪15克煎汤服,每次2丸,每日2次。
补虚养神松子仁20克,研粉,粳米50克,共入锅煎粥,每日服食3次。
肾虚头晕松子仁、黑芝麻、枸杞子、杭菊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风湿性关节炎松子仁15克,当归、羌活各6克,加黄酒,水煎服,每日2次。
痔疮出血每日嚼食松子仁3次,每次5克。
小儿寒咳松子仁50克,炒熟,百合、麻黄各3克,杏仁40个,共研粉,加白糖做成丸,每丸如黄豆粒大小,餐后含服10丸。
冻疮松子仁30克,捣烂加菜油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