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登录!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 索
热搜:
六味地黄丸
|
逍遥丸
|
月月舒痛经宝
|
太子金颗粒
|
天智颗粒
|
补益用药
|
妇科药
|
清热类
|
调脾胃
仲景
医药
文化活动
地道药材
中药经方
精品专题
仲景
养生
常识
节气
情趣
药膳
药
品
仲景中药
妇幼类
补益类
调脾胃
清热类
左归丸
逍遥丸
痛经宝
太子金
六味地黄
疾
病
妇科
男科疾病
儿科
老年疾病
互
动
仲景产业
视频欣赏
健康产品
仲景健康网
>
仲景养生
>
节气养生
惊蛰节气倒春寒养生适当“春捂”
来源:仲景健康网
发布时间:2013/03/06
1717
分享:
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但“春捂”在此节气中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老年人,不要因为天气变暖而过度减衣。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但“春捂”在此节气中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老年人,不要因为天气变暖而过度减衣。
天暖闻春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昆虫结束冬眠,因为春雷“惊而出走”。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各不相同,“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了春耕。
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时节的风也被用来预测后期天气,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春捂”很重要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
春暖花开,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惊蛰节气都易流行爆发,人们要注意天气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
江南的“倒春寒”要一直持续到惊蛰后几天,而北方的寒冷气候则更长一些,因此“春捂”在此节气中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老年人,不要因为天气变暖而过度减衣。此时肝气旺盛,老年人易动怒,要注意情绪神志的调摄,随时保持心平气和,否则肝气升腾太过,易患眩晕、中风之病。按民间习俗,此节气宜用枸杞煎水擦身洗面,可使皮肤光泽不老。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这个时节的运动,不宜太过激烈。人们才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需要循序渐进,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
惊蛰吃什么?惊蛰应防流行疾病
雨水养脾少酸多甘 风湿患者祛湿保暖
相关阅读
二月二都有哪些习俗?
惊蛰时节,该如何养生呢?
夏至该如何养生?
粽子虽然好吃,但也不能多吃
芒种时节,这些养生原则要谨记~
清明时节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春分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惊蛰养生,需要怎么做?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
0条评论
未登录,请
登录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一周新闻
more+
姨妈期要注意些啥?这些禁忌食物尽量不碰
1
你了解左归丸吗?由什么成分组成,治疗肾阴虚?
2
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呢?
3
肝气郁结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4
预防眼睛干涩,需注意哪些细节?
5
如何做有助于改善失眠?
6
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夫妻生育,这些生活方式究竟是如何影响夫妻生育的呢?
7
防大于治,三叉神经痛的这种疼痛能否被预防?
8
三叉神经痛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呢?
9
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日常生活和饮食上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10
浑身无力、没胃口,是什么原因?
11
甲状腺有什么作用呢?
12
调理肾虚,需先分清肾阴虚和肾阳虚
13
哪些生理因素会导致女性难以受孕呢?
你了解左归丸吗?由什么成分组成,治疗肾阴虚?
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呢?
“春天是长高的黄金期”,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肝气郁结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预防眼睛干涩,需注意哪些细节?
如何做有助于改善失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