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仲景养生>四季养生

秋季养生,这些地方需要“捂”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9/09/17
2002
分享:
        民间流传“春捂秋冻”的养生理念,即到了秋凉时节,不急于添加衣服,适当冻一冻能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冻时身体的不同部位也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在白露时节夜凉日热的日常调息中,有几个部位还需重点“捂一捂”。

        1捂肚脐

        肚脐又名神阙穴,属任脉,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一旦神阙受寒必伤脏气,引发腹痛、腹泻、脱肛、痛经等疾患。
        因此,天气转凉慎穿露脐装,晚上睡觉喜欢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强腹部保暖,防止肚脐受寒。
 
        2捂后背

        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才不怕寒邪侵袭。
        人体后背脊柱位置有一条经脉叫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统管一身阳气。
 
        如果后背受凉必然会损伤督脉,耗损阳气。
        因此,养阳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阳晒背部,用阳光之温热来补充体内阳气的不足。
        夜间入睡要撤掉凉席,谨防寒邪入体。

        3捂头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上火好发在头面部是因为这里是人体阳气会聚的地方,阳热较盛。
        头部吹风受凉后容易出现头痛,这是因为受凉后寒邪直中经络,损伤阳气,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所以,白露期间如需空调降温,一定要注意护好头部,避免直吹。
 
        4捂双脚

        俗话说“寒从足下生”,“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脚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节后阴寒之气渐增,换掉凉鞋,穿上保暖透气的球鞋、棉鞋是暖脚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腿寒的朋友还可加入艾叶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