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仲景养生>四季养生

秋季干燥,该如何养生?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9/09/10
2014
分享:
         天气逐渐转凉,白天虽然还觉得天气热,而太阳一下山,气温便很快降下来。也因为晚上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会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晨光照射下更显晶莹剔透——而这“白露”美名也就因此而来。

        然而,这景象也说明一个问题:白露的昼夜温差是很大的。所谓“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这个节气,养生可大有讲究!因此白露节气后一定要预防这4点,方能平安度过一整秋。
 
        1防凉:呼吸道疾病

        白露节气一过,夜晚睡觉建议撤凉席改换床单,关窗入睡。户外运动时不要赤脚或打赤膊。同时还要注意头颈部保暖,尤其是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早晚可戴帽子,避免受风寒而引发头痛、发热等。
 
        2防秋燥:皮肤干燥

        秋季是一年四季中相对最为干燥的季节,很多人可能会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便秘等,俗称“秋燥症”。因此白露过后要注意养阴润燥,多饮水,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还可以选用一些具有养阴润燥功能的中药来调养身体,比如西洋参、麦冬、石斛、百合等。

        3防受寒:肠胃疾病

        “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脾胃容易受秋凉而引起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此时顾护脾阳显得尤为重要。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晚上睡觉盖好被褥,少吃寒凉食物或生冷的瓜果,以防“秋瓜坏肚”,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等脾胃虚寒者更应注意。

        4防温差: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早晚温差大。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因此,在季节更替之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坊间有“春捂秋冻”之说,讲究“秋冻”。对于健康人群,适宜的凉爽刺激确实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但老弱者和身体虚寒的人群不能盲目秋冻,以免旧病复发。白露以后,脚部、关节千万别再冻着了!

        不露脚
        肾气始于足下,脚受凉就是在伤肾,而且脚离心脏最远,受凉之后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白露以后,不宜再穿凉鞋和冷水冲脚,实在还想穿凉鞋的,一定要穿上袜子再穿凉鞋。睡前热水泡脚,既能护全身,也能温和补肾。

        不露肩
        准确地说,是不要冻着关节了,不仅是肩部,还有颈、腰、膝关节等,关节受凉可能患上关节炎,或者加重关节炎。

        白露以后,不要再像夏天一样赤膊露身,睡觉也不要穿着无袖睡衣,最好换厚一点的被子,早晚可以加件薄外套。

        入秋后,适当地运动出汗,可以预防、延缓和减慢骨性关节炎的进程,还可以帮助排除多余酸性物质。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网络分享,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供参考。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