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严峻问题中,老年性心律失常可谓“重中之重”,其不仅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而且伴有诸多临床特征,使医生深感棘手,甚至望而生畏。下面着重阐述退行性改变及老年退行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
心脏老化与心律失常
心脏老化是指心脏随年龄增长,出现一系列形态结构与功能代谢变化,是全身衰老进程的一部分,两者相伴而生。心脏老化虽进展缓慢,但呈进行性加剧。
老年性心律失常由两大机制引发,一是增龄引起的系列退行性生理改变,二是各种疾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改变,分别称为老年退行性和老年病理性心律失常。两种机制可单独致病,也可相互作用,致使不同类型老年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有所差异。
心脏形态结构的退行性改变
心脏增重 尸检资料证实,心脏重量在60岁后每年增加1.0 g,直至90岁后重量逐渐减轻。心脏重量增加是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且上述变化引起的室间隔增厚较游离壁更明显。同时,毛细血管供血相对不足可引起“心肌细胞缺血性改变”,使心肌收缩性和顺应性下降,加剧心肌纤维化。
心肌纤维化 老年人心脏心肌间质的退行性改变表现为纤维化,即心肌胶原的合成和分泌增多,使间质胶原过度增生,从正常含量的2%~4%逐渐增至8%~12%或更严重。明显的心肌纤维化将使心肌僵硬度升高,舒张功能下降。
淀粉样变 心脏淀粉样变发生率在60岁后显著升高,80岁以上人群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主要病变部位为左心耳(97%)、右心室(94%),左心房(93%),左心室(76%)和右心房(34%)。
瓣膜改变 老年瓣膜的退行性变主要发生于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表现为瓣叶增厚和瓣环钙化,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传导系统改变 老年心脏的窦房结会发生纤维化,心外膜下脂肪可浸入窦房结内,造成起搏细胞数量减少,窦房结体积缩小,呈一定程度的萎缩。上述改变使窦性心率随增龄而减慢,最终发生老年退行性病态窦房结(病窦)综合征。此外,老年人的房室结和希浦系统的退行性变也表现为纤维化和脂肪浸润,但前者较后者更严重。
心脏纤维支架的退行性变 心脏纤维支架是指围绕在心室底部、房室瓣和主动脉瓣口周围的一套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复合支架(图),如同建筑物内部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框架,心脏瓣膜以及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附着其上。纤维支架将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电和机械活动分隔和绝缘,并有瓣膜固定等作用。因其血供差,承受压力大,更易发生硬化和钙化,进而引起老年退行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