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一:细菌性痢疾
擒拿术:抗菌治疗
近几天,23岁的罗小姐出现发热、腹痛伴有恶心等症状,方便时,出现脓血样大便,一天要去好多次厕所,并伴有肛门坠胀、大便想拉又拉不出的感觉。闹得罗小姐浑身无力,精神不振。她去了社区门诊就诊,接诊的医生给罗小姐做了粪便检查后,确诊为细菌性痢疾。医生给罗小姐开了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与黄连素片口服,同时静脉点滴了氧氟沙星注射液。用药后,罗小姐的症状很快减轻了,热也退了,腹泻也止住了,但是仍然感觉乏力,还有点恶心,不想吃东西。于是罗小姐又求助一名社区中医,中医师根据罗小姐呕吐时作干呕、恶心、饥不欲食、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状诊断为泻痢后期津液亏少,胃阴不足,处方麦门冬汤加减来滋阴养胃、降逆止呕。选药沙参、麦冬、竹沥、半夏、姜竹茹、玉竹、石斛、天花粉、枇杷叶、生地、白芍、白扁豆、陈皮。经过5日调理,罗小姐终于完全恢复了健康。
【解析】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人在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污染的饮料等就可能发病。痢疾杆菌进入体内后,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破坏细胞的屏障,使结肠黏膜发生溃疡、脱落、出血。出血形成的脓血与肠道内的粪便一起排出,呈脓性或脓血样、粘液状大便。而且痢疾杆菌主要侵犯乙状结肠和直肠,人的直肠壁内有胀满感觉感受器,炎症会对感受器产生刺激,使人总有便意,但每次排出的量并不多,医学上称里急后重。这也是细菌性痢疾的特征之一。一般病人起病急,会出现发烧、恶心、呕吐症状,有下坠感和里急后重感,左下腹疼痛。但是也有发高烧、不腹泻的中毒型痢疾。
中毒性痢疾比较危险,多见于小儿,在夏季遇到患者,特别是小儿突发高烧、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而找不到病因时,即使没有腹泻也要警惕是中毒型菌痢。部分菌痢患者,特别是儿童,没有腹泻症状,却表现为高烧、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阵阵抽风、血压下降等症状,通过粪便检验才能证实患了菌痢。由于中毒型菌痢来势凶猛,在发病24小时内变化急剧,延误诊治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引起重视。
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必须实施抗感染治疗,以针对病原体的抗菌治疗最为理想。氧氟沙星对菌痢沙门菌或产毒性大肠杆菌螺杆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对溶组织阿米巴梨形鞭毛虫感染引起的阿米巴痢疾有效,因此这数种药物常用于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急性期还可以用中成药,如加味香连丸、香连化滞丸,配合藿香正气丸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特别提醒】
细菌性痢疾出现脓血便者要及时化验大便,一旦确诊要及时用抗生素治疗。有痉挛性腹痛者,不可随意使用解痉剂或抑制肠蠕动的药,以免导致大量毒素和细菌滞留在肠道而加重中毒症状。此类病人应留意粪便外观,若为急速腹泻应速到附近医院的肠道门诊观察治疗,谨防是其他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