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疾病>儿科>育儿知识

针对常见的胃肠病,有哪些治疗的药物和措施呢?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24/05/21
1620
分享:

问题六:好的。那管主任能不能给家长朋友们介绍一下这些常见胃肠病都有哪些治疗的药物和措施呢?

  

管主任:好的,主持人。常见胃肠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有药物疗法,也有非药物疗法,有西医治疗也有中医治疗。下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积滞、泄泻、呕吐主要的药物疗法。

管志伟.jpg

 保和丸120.jpg

1、积滞之证,临床常见的证型多为乳食内积、食积化热、脾虚夹积,乳食积滞者可选用消乳丸或保和丸、保和颗粒,这些方剂中都具有消乳化食、和中导滞的作用,比如鸡内金、焦山楂、炒麦芽、焦六神曲、砂仁、陈皮等都是健脾消食的常用药。食积化热者,在上述的药中加入大黄、枳实、厚朴、连翘、栀子等清热消食的药。脾虚夹积者,重点在于健脾助运、消食化滞,可选择婴儿健脾散、健脾丸等之类的方药,这些药中大都含有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益气健脾的中药,也会有鸡内金、焦山楂、炒麦芽、焦六神曲消食化积的中药。除了药物疗法之外,重点在于家长的调护,合理安排儿童饮食,科学的饮食结构,少食多餐,清淡饮食,荤素搭配,适量运动促进胃排空。同时要谨记老话“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健脾丸200.jpg

2、泄泻之证:临床常见的证型有湿热泻、风寒泻、伤食泻、脾虚泻和脾肾阳虚泻,湿热泻:常选用葛根、黄芩、黄连、地锦草等清热利湿之类的中药,我们医院也有针对该型的院内制剂,比如葛芩止泻颗粒、苍灵颗粒、六一颗粒等,湿热泻常出现肛周皮肤潮红破溃,可黄连、紫草类中药膏剂外涂。风寒泻:常选用藿香正气水或软胶囊,也可以选择生姜、葱白、红糖熬水,再加一些苏叶、陈皮、山楂、鸡内金等解表消食的中药。伤食泻、脾虚泻:所选方药和积滞之证中的乳食内积、脾虚夹积证所用方药相差无几。脾肾阳虚泻,多选择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这些药中常有炮姜、附子、肉豆蔻等温中健脾之类中药,我们也可以选择黄芪、党参、干姜、石榴皮、乌梅、苹果皮等煮水,也具有健脾益气、温中祛寒、收涩止泻的作用。

  附子理中丸120.jpg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联合西药治疗来改善腹泻病情、缩短病程:1、常用的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这种药物一般建议,饭前,其他药物服用1-2小时后使用;2、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这些益生菌可以修复肠粘膜屏障,减少水液丢失;3、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锌,针对于难治性或反复发作的泄泻,可选择适量维生素;4、此外,感染性腹泻要及时使用抗生素,应用抗生素前应首先行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和病原体检测,以便依据分离出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和调整抗菌药物。非感染性腹泻,常见的有糖源性腹泻和过敏性腹泻,糖源性腹泻主要原因有乳糖不耐受,治疗宜采用去双糖饮食,可采用去(或低)乳糖配方奶或豆基蛋白配方奶;过敏性腹泻,则要避免食入过敏食物,或采用口服脱敏喂养法,不限制已经耐受的食物。婴儿通常能耐受深度水解酪蛋白配方奶,如仍不耐受,可采用氨基酸为基础的配方奶或全要素饮食。

  

非常关键的是,出现急性腹泻时,要注意预防患儿脱水,方法如下: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直到腹泻停止。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者仍持续、频繁、大量腹泻不止或脱水症状仍有脱水表现即立即就医。

  

3、呕吐之证:治疗方法常选择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方法。

  

我们知道,小儿呕吐是一种保护性反射,但严重呕吐可导致婴儿呼吸暂停、发绀。频繁呕吐常因大量胃液丢失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新生儿和婴儿易因吸入呕吐物而发生吸入性肺炎,长期呕吐可导致营养障碍。

  

呕吐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因此我们在治疗前首先要明确诊断,不可盲目用药或推拿、按摩。

  

我们可以根据呕吐伴随症状或借助于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呕吐次数较少、精神状态较好者,可以居家给予一些消食化积类的中药治疗,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给予捏脊、推拿,是没有问题的。如果频繁呕吐,或精神状态不好,伴随有发热、腹泻等症状者,还是建议积极就医,配合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相应治疗方案;如果反复呕吐,伴随昏迷、喷射性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行血常规、脑脊液、腹部X线等检查明确诊断。

  

呕吐之证,临床常见的证型有寒邪犯胃、乳食积滞、胃热气逆、脾胃虚寒、肝气犯胃5种类型,寒邪犯胃、乳食积滞两种类型所选中药方剂和常用中药与前面的积滞、泄泻中的外邪和内积常选择的藿香正气散、保和丸等是一样的。胃热气逆证常选择黄连温胆汤加减,常用中药包括黄连、黄芩、半夏、枳实、竹茹等,兼有积滞者,配伍焦三仙。脾胃虚寒者,常选通丁萸理中汤,常用药物包括党参、白术、干姜、丁香、吴茱萸等,也可以选择干姜、白扁豆、砂仁、肉桂、陈皮煮水茶饮。肝气犯胃证,常与孩子的脾气性格有关,此类患儿可选择解肝煎,常用中药多为柴胡、黄芩、旋覆花、紫苏叶、白芍、半夏、厚朴等。

  

呕吐之证,除外外科急腹症、脑炎等全身性疾病外,推拿、针灸、穴位贴敷等外治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比如推拿选择掐合谷、泻大肠、分阴阳、清补脾经、揉板门,清天河水,运内八卦、平肝揉足三里,艾灸可选择雷火灸、艾条灸、艾炷灸等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穴位贴敷可选择神阙、双天枢,也可选择涌泉穴等,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