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不同的季节养生方式也不太一样。夏季是个阳气旺盛、万物生机活跃的季节。正确的养生方式,让身体更加健康、具有活力。那么夏日初到,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养生呢?
中医认为,养生需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人体方能长久保持健康。
根据中医的基础理论,四季中夏天属火,五行中心脏也属火,夏季暑热之邪容易伤心,容易导致心病的发生。从而出现心神不宁、心烦、心跳加快,严重会诱发疾病。
l 养心脾和胃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易耗气伤津,适合吃些补益阳气和津液的食物或药物,但注意选择性质相对平和或微凉的,比如木耳等。平性食物是与寒性和热性相比,较为温和的一类食物,且对身体刺激性较小。
盛夏酷暑,湿气旺盛本就容易影响脾胃正常工作,危害身体健康。人们还爱吃些冰凉的食品来解暑,这样一来更易伤胃。饮水过量冲淡胃液、降低胃液的杀菌能力,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因而脾和胃在夏季,尤其是长夏时最易受到损伤,所以夏季须重视保护脾胃功能。
如果因贪食冷饮导致脾胃受损的话,可以服用仲景牌香砂养胃丸等温和养脾胃的中成药进行调理。
l 避免伤阴
夏季昼长夜短,燥热难耐,加上饮食不节、熬夜、出汗过多,使得阴液损耗无度,从而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手足心热等症状。
要避免伤阴首先需要从规范日常行为入手,保证充足睡眠;少吃辛辣刺激和寒凉食物,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适量运动,避免过多出汗;同时也要及时调整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过大。
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则可用中药调理,如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肝肾阴虚的经典名方,主要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手足心热等症状。
l 冬病夏治
中医养生理念坚持以预防为重心,养生为核心,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以前冬天,不少人手足上长冻疮,一开春就慢慢地自然痊愈。有医生会建议在夏天用生姜或者辣椒用力摩擦手足,到来年冬天,冻疮便不会复发。这就是典型的“冬病夏治”。其实使用最多的是敷贴疗法,通过采用药物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敷贴,起到疏通筋络、温经散寒的作用。还可采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手法来治疗一些冬季好发的病症。
l 作息规律
夏季应养成“晚睡早起”,坚持午休的习惯。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昼长夜短更加明显,此时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对“晚睡”、“早起”。同时,立夏时节昼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人在夏季的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可适当在中午小憩一会,一般以半小时为宜。午睡醒后最好不要立即起床工作或学习,因为此时脑部供血量不足,会出现短暂的脑功能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涨。
l 合理饮食
夏季高温时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因为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维生素代谢频率会增加,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E。适当多吃些瓜果蔬菜作为补充,如桃子、芒果、哈密瓜等等。饮食以清淡为主,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等作用。另外,吃些鱼、瘦肉、蛋、奶,适当的补充些蛋白质也是很有必要的。
l 适量运动
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更易出汗。我们尽量做些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太激烈的运动会造成体力不支,心情也容易烦躁不安。像打太极拳、做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大量出汗后要适当喝些温水,补充体液,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心情烦躁时可通过散步、听轻快的音乐来舒缓负面情绪。
立夏过后,日常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清淡饮食,多饮水,多吃些清火的瓜果蔬菜等,也给心情去去火、降降温。当然,夏季生活中养生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