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仲景养生>四季养生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究竟怎么捂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22/03/07
2515
分享: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因为春天的气温升降不定,需要靠增减衣物来平衡人体的温度,才不会受到杂病的困扰。


摄图网_500474567_banner_发芽的植物(企业商用).jpg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地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这时,病菌乘虚而入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春捂秋冻”最重要的原则,是不“捂”不行,“捂”过了也不行。


冬季一过,就早早地脱去棉衣,容易患上风寒感冒;穿太多又怕捂出汗,更怕捂出湿疹。


因此,把握“春捂”的度就十分重要。


那么,科学“春捂”,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点呢?


春捂的益处


1、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


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度左右,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


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


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


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2、“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


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当冷风袭来时,就能长驱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3、“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


在初春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许多人甚至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春捂”应该捂多少天?


“春捂秋冻”的意思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增加衣服。


“春捂”究竟应该捂多少天呢?


专家表示, 一般情况下,即使气温回升了,也得多捂7天左右,体弱多病或高龄老人需要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不适应而受寒,从而诱发疾病。


春捂:能严防疾病


医学气象学显示: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急诊科主任表示:


“最近医院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很多,冷空气刺激是主因,尤其是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因为血管硬化更为严重,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冠状动脉梗塞”。


春捂讲究“上薄下厚


历来,古代医家都强调“春捂”,也就是“春不忙减衣”。民间所谓的“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是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孙思邈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现在的人也早已认识到,如过早脱去棉衣,极易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


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理。不忙脱衣,“春捂” 得法,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


春捂温度:15度


把握好气温,15 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 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 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春捂:需要捂住这些部位


春捂不是穿棉袄,包满全身反而容易让身体变得虚弱,捂的位置有重点: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01


手腕


守全身血脉


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脏腑。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平常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时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02


腰眼


肾好一切都会好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按摩腰部肾俞穴可滋阴壮阳,补肾健腰。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除了点按以外,可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


03


小腿


聚阳气、一年少疼痛!


很多老人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足临泣穴就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


阳辅穴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04


肚脐


启动胎息能延寿!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春捂秋冻,四个字凝聚着中国5000年的中医智慧、百姓的期望。


大家按照方法捂一捂,身体整体抵抗力都会好很多,一整年身体都顺顺的!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