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温度居高不下,有时甚至进入“烧烤模式”,此时人体大量出汗,耗损津液而伤阴,体内阳气过旺,热邪滞留,因此人们在夏季总会感觉自己容易上火。
另一方面,我国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夏季雨水多、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时常觉得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又会感觉到心情烦躁。当火气上攻加之心情烦躁,就如火上浇油,一碰就炸~
清热静心,对“躁夏”说不
我们常说:“心静自然凉”。在中医观念中,夏季暑热,心阳最盛,易生热毒,此时养生宜以清热解毒、静神养心为主。
临床上,热毒通常表现在我们日常所说的上火症状,人体会有明显的燥热感觉,发病严重时可有烦躁不安、面红目赤、口舌生疮、口咽眼亦可出现疱疹溃破、便秘尿黄、舌苔黄糙等。对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清热解毒口服液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有石膏、金银花、玄参、地黄、连翘、栀子、甜地丁、黄芩、龙胆、板蓝根、知母、麦冬。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其对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有改善。
夏季炎热,人们会很容易出汗。中医认为:出汗有内毒外排、祛邪安正、防御疾病的作用。故此提醒:出汗可以散热防病,但出汗过多可以造成气阴两虚。气虚常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舌淡脉虚无力。阴虚则生内热,每见手足心热。午后潮热、消瘦、盗汗、口燥咽干、尿短赤,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出汗过多容易造成气阴两虚,需要益气养阴,因此可考虑用生脉饮进行治疗。它具有益气,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气阴两虚,心悸气短,自汗等。
夏季养生饮食和运动有讲究
夏季温度升高,食欲也会有所下降,宜采取增酸减苦,少吃冷饮的原则,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平时适当可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鸡蛋、瘦肉等。早、晚进餐时可选择粥,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夏季气温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大量血液充于体表,心脑血管供血相对不足,再加上出汗量大,中医认为“汗为心液”,出汗量大易伤阴。因此,夏季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减少出汗。
温馨提示:
4、如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等慢性病患者,若有不舒服,建议及时去医院找专业医师面诊,不建议自行选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