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门的身世之谜,你造吗?

来源:北京同仁堂科技[微信]发布时间:2016/01/14
1752
分享:
     肾虚怎么办?此时很多人可能就会想到六味地黄丸。可能有些人并不清楚,六味地黄丸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肾虚症状,故而人们从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六味门,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六味门的身世之谜。

    对于六味地黄丸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其方用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六味药材,可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不过它的前身今生你了解多少呢?

     古有神医“张姓,名机,字仲景,人称“医圣”,生于东汉末年,著有《伤寒杂病论》,实乃传世巨著。

    六味地黄丸的故事也从这本书开始,《伤寒杂病论》中记有一方,名为崔氏八味丸,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但说到它的另一个名字想必很多人就听过了,那就是金匮肾气丸,它是六味地黄丸的前身。
    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金匮肾气丸方内含药八味,而六味地黄丸众所周知是由六味药材组成。那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导致其中少了两味药材呢?这就引出了另一位名医。他就是北宋名医,钱乙。
    钱乙,字仲阳,宋代人,儿科圣手,因医治皇子有功,而入太医院供职。他专注儿科多年,在漫长的行医过程他发现,将用于成人补肾的金匮肾气丸中的肉桂和附子两味药拿掉,就可以保证孩子的补肾效果,而没有升阳动风动火的担忧。这一方也被其弟子收录于《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从此地黄丸也名扬天下。
    本来钱乙开出这样的药方是为了治疗儿童发育不良,但地黄丸的声名远播后,人们发现其有甘淡性平、补而不滞的特点。能滋补肾阴、填精益髓、涩精、补脾、清肝,可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的眩晕、腰痛、消渴等症这样也使其用途越来越广。迄明,医学家薛己,对肾阴尤为注重,凡肾阴虚者,尽用地黄丸方。1529年,薛己在其所著的《正体类要》中,正式提出了六味地黄丸。
|
    但也有医家发现,其不能适应诸多情况的肾虚病症,故而在原方上进行了研究修改,从而又形成了六味新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六味门:

 



 



 







 
 
    亦是由此,六味地黄丸有了很强的针对性,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用药,也让六味地黄丸越来越出名。六味地黄丸存世千年,其功效自不必多说,但也提醒大家,六味门家族药效满,属温补,需坚持服用,千万不要急功近利。需知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修身养性,心平气和,乃正解。(图片源自:北京同仁堂科技[微信])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