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畅游长江为何不用水中照片宣传?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8/06
1801
分享:
    从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间,毛泽东共畅游长江17次。“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便是他第一次游长江时写下的名句。

  1966年,毛主席已经是73岁的老人了,他还要再游一次长江。考虑到安全原因,中央和湖北省委再三劝阻,地方领导也怕出事,主席感冒拉肚子腿抽筋等等都是大事,谁也负不了责任。然而对于极赋个性、有着浓郁诗人气质,又一贯天马行空的毛泽东来说,他可以很轻 松地面对这种善意的劝阻听而不闻,更何况此次游长江绝非兴致所至,心血来潮,而是意义重大:因为此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帷幕徐徐拉开的关键时刻,老人家要让他的对手们看看,“我是不行了吗”,同时也是对全国人民的一次展示—“我的魅力依旧”。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游长江,7月16日,在一群游泳高手的保护下,毛主席顺流而下,在不大的风浪中“胜似闲庭信步”。

  在武汉,毛泽东还接见了美国友人、作家路易斯•斯特朗,还见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元帅只是在岸边看着,听毛泽东大讲搏斗和征服的理论,毛说我们不怕大风大浪,蒋介石大吧,美国人大吧,只要你敢顶,就没什么可怕的。毛还对美国作家说,我想还游密西西比河,大概美国总统不同意吧。

  这次游长江自然会留下许多好照片,但传播最广的、家喻户晓的名作,当属他在快艇上的这一张。其不仅在报刊上广泛刊登,还以宣传画、展览图片等形式流传在中国的各个角落。

  既然是反映伟大领袖游长江,为什么不选一张水中游泳时的照片作为代表作广泛传播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游泳时只能从高处向低处拍,而这样的拍摄角度基本没有办法获得伟岸、神威的形象,相反只能产生俯视、渺小的效果,而对于伟大领袖来说,伟岸神威的形象,要比游泳本身重要得多,加之还有大量的文字报道,照片用在船上身着浴衣这样的情节来点明游泳就足够了。尤其还要挥手,在船上挥手,就会有“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效果,在水里挥手,虚假做作不说,还容易给人以“救命”的错觉。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