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讲述他的饮食习惯时曾说“失饪不食”,意即烹饪不够不吃。可见让孔子吃生鱼生肉是不可能的事。唐代《酉阳杂俎》一书强调“惟有火候,善均五味”。清代文人顾神在他的书序中也写道:“养生之人,多洁净,多熟食……”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充分烹饪对饮食卫生的重要作用。
鱼肉加工的方法很多,蒸、炒、煎、煮、熬、焙、烧、炸……不一而足。许多地方或民族具有特色的加工方法,更为璀璨的饮食文化增添了色彩。高压锅、微波炉、焖烧锅等新型厨具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了食品加工的方法,使鱼肉等高蛋白食品的烹制更彻底、更省时、更省力。今人不应弃火投鲜,给自己添病。
日本人喜欢吃生鱼片,但日本早在1947年就制定了《食品卫生法》,例如生食牡蛎,对于捕捞、加工、保存全过程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甚至连捕捞区域也规定大肠杆菌每100毫升海水低于70个,尽管如此,日本每年平均也有200起鱼、贝类食物中毒事件。中国曾有毛蚶污染引起甲肝暴发流行事件,应切记生食致病的教训。
所谓做熟了再吃,还需注意不要加工过火。中国南方讲究煲汤,整夜煮沸,没有必要。煎炸食品如烧焦烧糊易引起癌症。许多国家盛行“水料理”,以水煮、清蒸为主,这种方法容易使鱼肉熟透,时间及温度容易掌握,消毒杀菌彻底,避免了“油料理”的外焦里生及油温过高造成对食品的破坏,还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原味,对家庭、饭店都很适合,是十分值得提倡的烹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