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是腰背部疼痛,也会有四肢关节痛、足跟部疼痛以及一些肢体的放射痛、麻木感、刺痛感、腿抽筋等,还有身高缩短或驼背,轻微的外力即可导致骨折等。
骨质疏松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比较多见。主要是绝经期及绝经早期(1~10年)的老年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缺乏是此阶段骨量丢失最主要的原因。骨量年丢失率为1.5%~2.5%,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很容易诱发绝经后骨质疏松。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引起的,平时多服用钙片就可以解决问题,其实不然,骨质疏松的病因很多,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胃口差,进食少,会出现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骨质疏松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变异也有密切关系。
对于骨质疏松,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能使骨量已经严重丢失的患者恢复正常水平。同其他老年性疾病一样,骨质疏松应重在早期预防。
骨质疏松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也就是说任何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的丢失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意味每个人到老年都一定会发生骨质疏松,更不能说一定会发生骨折,而关键在于如何及早有效地进行预防,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而预防骨质疏松从儿童时期就应该开始。
骨质疏松从儿童时期就已经潜伏了,一生中任何时期营养不良、缺乏锻炼及不良嗜好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婴幼儿抓起。
儿童期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应从小养成喝牛奶的良好饮食习惯,同时要经常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