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伤脑筋
“最近跳槽了吗?”这是毕业后的80后见面时习惯的问候语。自信是众多“80后”初入职场的鲜明特点,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视跳槽为“自我得到肯定”。正因此,向来自视不凡的“中心感”,导致他们人际关系应对力和心理承受力相对薄弱,也令他们对工作难以专一。
山西大学社会学教授邢媛指出,“80后”多为独生子女,“4+2”家庭模式下长大的“小太阳”,习惯了长辈围着自己转,任何时候都希望以自己为中心。他们跳槽,主要原因不是工作辛苦,而是难与同事共事。有关调查问卷显示,他们中与人相处中遇到困难的占50%。80年代出生的人多数没有太强的权力欲,尤其喜欢简单的人际关系。
“80后”更趋实用性的知识结构,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小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然而这些幸运的孩子却并没有领情的意思,他们坦言,在每次跳槽成功的瞬间,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无法与同事快乐地相处”。
1982年出生的独生子赵平,毕业后在一家银行工作,工作轻松自如,与领导、同志的关系却总难顺畅。上班一年后,她辞职了,先后又找了两个工作,也都因为人际关系问题半途而废。“工作数我干得多,好事却轮不到我头上,我心里实在难平衡。”她苦恼地说,她感觉自己总是被孤立的对象。在同事眼里,她的一言一行都不合时宜。
去年毕业于上海一所名牌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的小于,觉得处理人际关系仍是她的最大困扰,尤其是和上级。“从小到大,从家里到学校,我都是中心,别人都宠我、让我。参加工作就完全不一样了。除了干好工作,还要总顾虑别人的感受,以免得罪人。”一年多时间里,她已换了两家公司。
一位外企人力资源部人士讲,80年代毕业的新人也是他们的研究话题,数千元月薪有时都留不住他们,对他们来说,总在一个单位工作没有新鲜感,也总难找到成就感。企业正研究80年代人心理特质,以设定适应他们的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