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七八月份的“价涨量缩”、消费者观望情绪上升,是市场自我调节的表现,那么进入九月份以来,政策性打压房价的重锤已经是接二连三地落下:先是很多二套房贷的申请者相继遭遇银行的拒绝,标志着二套房贷的实质性收紧已然开始;紧接着,是北京市银监局、住建委联合发布新规,要求9月1日起二手房放贷必须考虑网签价格,它宣告了以往二手房市场黑白合同时代的终结,以往同时既能做低网签价格以合理避税、又能做高评估价格以获得较高额度贷款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还了,买房人从此只能二选一:要么避税,代价是增加首付;要么多贷款,代价是增加税收。虽然一些银行给出了最多十天的宽限期,但十天内的交易“井喷”过后,将有可能是二手房市场提前进入“小冬天”。
终结黑白合同的用意非常明显,既不是为了增加税收——因为消费者仍然可以选择做低网签价,而且政策出台后有可能导致交易萎缩进而减少政府在二手房交易中的税收收入;也不完全是为了银行规避风险,因为消费者同样可以选择较高的评估价格向银行按揭贷款(一般会低于实际成交价)。排除了这两个目的,那么政策的惟一目的就是提高交易成本以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更大的打击力度恐怕还在后面。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9月4日表示,银监会将采取有效措施严守风险管理底线,防止信贷资金“空转”或被挤占挪用,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房市,保障信贷流向实体经济。在此之前,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已然开始。9月1日,审计署公布了54个部门单位2008年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显示,25部门房地产违规涉资50亿元。而此次审计风暴只是开始。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审计署下一步将对信贷投向进行审计。
数据显示,当前国资委分管的136家央企中,逾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业。在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城市成交总价排行前10名的高价地块中,有60%是有国资背景的企业获得。
国字号涉及房地产,除了自主开发之外,还大量购买现房,中石油通过各种内部交易形式,低价团购一千多套商品房用于副处以上领导福利只是冰山一角。《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三环内,政府部门、大国企和银行的住宅区很常见,这些大部分都是单位帮助员工团购下来的商品房。”央企购买现房,也是一种变相的开发投资。
出现“炒房国家队”有它的必然性,因为目前经济对于房地产依赖程度过高,而国字号单位又没有合理严格的内控机制。上半年刺激经济的贷款基本都给了国企,大量资金没有合理出路,就只能投奔房地产。虽然我们对银监会和审计署监管信贷资金流向不可期待过高,但只要有部分央企资金撤出房地产,对市场尤其是市场预期就有可能造成明显的影响。
虽然在全球经济危机下,内地房地产市场成了提振内地经济一马当先且一枝独秀的排头兵,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能永远持续,尤其是当房价飙升过快导致银行风险骤增的时候,降低迫在的银行风险将成为比经济复苏更迫切的任务。而今年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很多地方的价已超越2007年的最高峰值,达到历史新高。北京从春季房展到秋季房展,有的房产项目半年时间房价蹿升了5000元每平米,涨幅超过50%。
显然,这样的上涨是不可持续的,调整势所必然。经历了2007、2008年的跌宕起伏,一些明智的开发商“学习当年王石好榜样”,开始审时度势,打折优惠降价促销。死扛不降价时代过去了。但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