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抗组胺药口服后吸收很快,并在15~30分钟内症状得到改善。这些药物对改善变应性鼻炎的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而对鼻粘膜充血则无明显的作用,所以抗组胺药与减血药合用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一代抗组药如扑尔敏较易通过血脑屏障,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也具有抗胆碱能作用,表现为口干、视力模糊、尿潴留等,在老年人较明显。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时如孰雷他定,上述症状很少出现,但有严重肝功能损害或潜在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QT间期延长)的患者应慎用。
抗组胺药是安全、有效的拮抗组胺H1受体的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的嗜睡和抗胆碱能作用为其副作用,而非毒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第二代抗组胺药可能发生少见的、严重的心脏毒性,自1990年开始文献中报道了特非那丁和阿斯咪唑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死亡的病例,引起学者们的普遍重视。
近年来鼻腔局部应用的抗组胺药用于临床,有望避免全身应用第一、二代抗组胺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左旋卡巴司汀和氮斯丁。为强效抗组胺药,是目前最有效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且具有高度的拮抗组胺H1受体的特异性,即使应用很高的剂量也不产生抗5-羟色胺和抗胆碱能作用。也未见驱体、行为和内分泌参数的变化。鼻腔局部用药后本药与鼻粘膜上皮表面的组胺H1受体相结合,因此可较快的使症状得到减轻或消失,一次用药药效可持续12小时,故每天仅需用药两次临床应用证实与口服抗组胺药一样有效,且较口服抗组胺药起效快;无明显的副作用,有与色甘酸钠鼻腔局部应用一样的安全性。无已知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无已知对心电图的影响,且长期应用也未见产生毒性和耐药性。动物试验证实对鼻粘膜粘液纤毛系统的活性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鼻腔局部应用抗组胺药也可与口服抗组胺药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