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提示:据国内有关统计资料表明:5岁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年要患1—3次的腹泻。而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这个时期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的肠炎多见。
腹泻是夏秋季节的常见病,幼儿腹泻的发病率往往从夏季一直持续到秋末冬初居高不下。由于婴幼儿表达能力差,患了腹泻以后,说不清腹痛部位,而各种腹泻病因虽有不同,也往往有一些共同的表现,所以临床很容易误诊。
婴幼儿腹泻常见的类别一般有以下五种:
1.生理性腹泻 有的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黄绿色的稀便,大便次数也多,但精神很好,没有呕吐,食欲始终很好,随着年龄增长,在添加辅食后腹泻自然消失。有生理性腹泻的小儿,通常在摄取牛奶或鸡蛋等异体蛋白质后,甚至在受到日晒、风吹或衣服的磨擦后,易发生皮肤湿疹、体温升高等现象。
2.饮食不当 由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无季节性,是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养不当造成的。如食物中缺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食物易在肠道内发酵而造成腹泻。婴儿进食过多、过少、不定时喂养,或过早进食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换食物种类,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有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大便呈稀糊状、蛋花汤样或水样,甚至带有粘液。
3.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婴儿吃奶多,又增加了消化道负担,这些均易诱发腹泻。这种腹泻有明显的气候因素,所以天凉时要注意孩子的保暖和衣服增减,尤其到户外活动要更加注意。天热时要及时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同时要有必要的降温措施。如果出现这种腹泻,只要在饮食上稍加调理即可痊愈。
4.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细菌或霉菌侵入肠胃道引起的腹泻。轻的常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大便次数增加,混有脓血;重的可突发高热,面色苍白,抽搐,四肢发冷,脉搏摸不到,甚至昏迷不醒。因为发病很急,肠道的病变还未形成,病儿不但没有腹泻,有时还可便秘。此时的发热症状和脑膜炎、败血症很难区别。1岁以内的婴儿患菌痢症状往往不典型,表现无热或低热,每天排3~5次水样大便,易误诊为消化不良。
5.病毒性腹泻 多为轮状病毒所致,大多发生在每年的8~11月,9月为发病高峰,又称“秋季腹泻”。常见于营养良好的6~18个月龄的婴儿。秋季腹泻起病急,体温升高在38~40℃之间,同时有感冒症状,在发病当天就有腹泻。由于大便量多,常像水一样冲出来,因此患儿很快就出现眼眶凹陷、口唇干燥等脱水症状。患儿有严重口渴感和哭闹不安等现象。
识别腹泻类别应该注重以下三点:
①注意体温。婴幼儿腹泻常伴发热,大多是中度发热(38.5℃)。这常见于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腹泻。患儿腹泻时,尤其是早于腹泻出现高热(39℃以上)时,应特别重视,这是细菌毒素中毒的症状表现,要及时就诊,警惕中毒性痢疾。
②注重精神状态。应仔细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昏迷等症状。一旦出现这其中的某些症状,尤其是早于腹泻或腹泻初起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③注重大便形状与次数。腹泻时如果便中带有血丝或出现血水样便、脓样便,每次便量较少,坐便盆不愿起来(像成人腹泻时的下坠感),就有可能是痢疾,或是空肠弯曲菌腹泻或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应立即就医。若患儿腹泻次数每日多过5次,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现脱水症状,此时应及时输液,防止患儿出现酸中毒。
据国内有关统计资料表明:5岁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年要患1~3次的腹泻。而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这个时期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的肠炎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