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症状早在《素问·骨定论篇》中就有“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的论述。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论述,太阳病是由于腠理不固,风寒之邪侵袭经脉,营卫失调和,出现太阳表证,而症见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或恶风,身痛腰脊痛,干呕,或伴鼻鸣,脉缓或紧等症状,并出桂枝汤以治表虚症,用麻黄汤治疗表实证。
元代《丹溪心法·中寒附录》提出“凡症与伤寒相类者极多……,初为感冒等轻症,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又说“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辛凉之剂散之。”首次提出了辛温和辛凉两法治感冒,对后世影响很大。
至清代温病学说有很大发展,不少医家认识到感冒与感受时行之气有关,治疗时多用“桑菊饮”、“银翘散”。《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提出了“在卫汗之可也”,使感冒的治法日臻完善。
病因病机
感冒是由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之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当气候突然变化,寒暖失常之时,风邪病毒最易侵袭人体。四时之中,出现气候反常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等,即“非其时而有其气”,人体不能适应外界变化,风邪易挟毒而入致感冒。
感冒和人体御邪强弱有关。如正气不足,将息失宜,过度疲劳,腠理疏懈,卫气不固而极易为外邪而客。
风邪入侵,其病变部位常局限于肺卫,肺司呼吸,是人体和外界沟通的主要通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人体感受外邪,若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可出现恶寒,发热等表卫之证。外邪犯肺,肺失宣降,则见咳嗽、鼻塞等症状。如邪毒较重,人体机能失调还会引起全身不适及其他脏腑功能的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