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疾病>妇科>痛经

详解痛经之痛,如何解

来源:医药经济报发布时间:2011/03/28
2215
分享:
    痛经是为女性的一种周期性下腹痛,与月经来潮的关系十分密切,常发生在月经前和月经期,月经来潮后腹痛加重,偶尔发生在月经期后数日内。痛经女性的下腹痛一般呈痉挛性绞痛和胀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大腿内侧及肛门周围。患者可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或下腹部畏寒、大便频数,剧痛时可发生虚脱。痛经程度依赖主观感觉,无客观标准,因此发生率不一。  

  原发和继发之分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女性,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

  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前数小时或阴道已有出血,首先为下腹部痉挛性绞痛,历时半小时~2小时,剧痛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疼痛逐渐消失,也偶有需卧床2~3天者。约半数痛经女性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及疲乏感等,偶有晕厥及虚脱。原发性痛经常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或分娩后自行消失。

  继发性痛经常发生在初潮2年以后,不同的疾病导致痛经的发病年龄、病程不一。继发性痛经的病因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天性子宫畸形、阴道横隔、盆腔炎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及宫内节育器等。所以,怀疑此类痛经者应及早去妇科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仲景牌逍遥丸疏肝解郁、养血调经,用于治疗胸胁胀痛、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多种妇科疾病!

  药物缓解痛经

  从原则上来讲,痛经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原发性痛经患者,继发性痛经应到医院接受检查,查出引起痛经的病变后再进行特异性治疗。

  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PGSI):此类药物能抑制内膜的PGs合成,显著降低子宫收缩的振幅和频度,由于不影响垂体-卵巢轴功能,且不会出现类似口服避孕药后的代谢性副反应,因此,较为适宜青年未婚女性使用。不过,该药必须在痛经发生前服用,并持续服用2~3天才会发挥最好的作用。疼痛后服用药效不佳。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包括:

  ①吲哚吲唑类:如消炎痛、炎痛静25mg,日服3~6次或50mg,每日3次;

  ②灭酸类:甲灭酸,初次剂量500mg,以后250mg,6~8小时1次;或氯灭酸,初次剂量400mg,以后200mg,6~8小时1次;

  ③苯丙酸衍生物:对异丁苯丙酸 400mg,每日4次;或甲氧萘丙酸钠盐,首次剂量500mg,以后250mg,6~8小时1次;

  ④保泰松类:保泰松或羟基保泰松,首次剂量200mg,以后100mg,6~8小时1次。

  抑制排卵的药:若婚后有避孕的需要,口服避孕片(复方炔诺酮片或复方甲地孕酮片)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首选药物。应用口服避孕药物,90%以上痛经症状可获得缓解。

  初次服用时,可试服3~4个周期,若疗效满意,可继续服用;若症状改善不明显,可适当加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由于需要在整个月经周期用药,所以能坚持用口服避孕药治疗痛经的年轻人可能不多。     

  β受体兴奋剂:β受体兴奋剂有致子宫肌松弛,迅速缓解痛经的作用,但同时有增快心率、升高血压的副作应。常用的β2受体兴奋剂有:羟甲异丁肾上腺素及间羟异丁肾上腺素。给药方法有口服、气雾吸入、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给药等。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啶20~40mg给药后10~30分钟子宫收缩减弱或消失,同时疼痛减轻,可持续5小时,无特殊副反应。

  维生素B6:适用于少女痛经的治疗,病情较轻者,在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服药,每次服用维生素B6 2片(20mg),每天服药3次,连续服药7天至月经来潮停药。病情较重者,每次40mg,每天服药3次。维生素B6可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含量增高可引起肌肉松弛,降低子宫平滑肌张力,缓解痛经。

  从原则上来讲,痛经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原发性痛经患者,继发性痛经应在查出引起痛经的病变后再进行特异性治疗。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