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五:众所周知,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中医中药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同样广泛传播的流感,为何儿童普遍易感,中医药治疗流感的治疗方案有哪些呢?
苏素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讲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所谓“正气”,是指儿童维持身体健康和防御外邪的能力。小儿先天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御邪能力相对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加之幼儿寒暖不知自调,乳食不节,如若家属护理喂养失宜,则外感六淫邪气,加之易内伤饮食,故小儿更于感受外邪侵袭,容易生病。另外小儿生理特点“肺为娇脏”,外合皮毛,肺常不足,藩篱不固,易感受外邪;肺主宣发,主一身之表,小儿肺气宣发功能不健全,腠理开阖、固表抗邪能力较弱,因此,邪气不论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受,均先犯肺,故有“形寒阴冷而伤肺”之说。因此,小儿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中医认为流行性感冒为“时行感冒”,是由于感受时行疠气而发病,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咳嗽、咽痛、身困为主,轻重差异较大,部分患儿可出现重症表现。中医药在儿童流感时邪感冒的辨治中发挥着独特优势,同时根据儿童疾病发病特点制定了儿童流感中医药治疗方案。
疾病初起邪在表也就是卫分,辨证为风热袭卫证,多表现为发热,流稠涕或黄涕,喷嚏,汗出,头痛,咳嗽,口微渴、肌肉酸痛,舌质红,苔薄白/黄,脉浮数;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方选银翘散加减;成药可抗感颗粒、板蓝根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及小儿柴桂口服液等。随着疾病进展,邪气入里,发展为卫气同病,临床多以持续高热,连日不退,腹部胀满,周身酸痛,流黄涕,头痛,咳嗽,咽红,舌质红,苔黄厚腻或苔白厚如积粉,脉滑数。治疗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佐辛凉解表,选择达原饮加减,成药可选择清热解毒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病情进展少部分患儿会出现热毒壅肺重症,多表现为高热,口渴,咳嗽剧烈,胸闷,咳黄痰,汗出,咽痛,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治疗当清热宣肺,方选白虎汤合麻杏石甘加味。
后期邪去正虚,气阴两伤,余热未清,多表现为低热,咳嗽,少痰,倦怠乏力,口干,咽痛声嘶,自汗或盗汗,纳差,舌红苔少,脉细无力,治疗上以益气养阴,兼清余热为则。选用竹叶石膏汤合生脉散。成药可选择玉屏风颗粒等。
在以上辨治基础上,如高热持续或有惊厥史可加用羚羊角粉、钩藤及安宫牛黄丸;食欲不振者可加用鸡内金、神曲;咽痛明显加山豆根、升降散;咳嗽加葶苈子、前胡及炙百部;泄泻可加车前子、生薏苡仁;头痛加川芎等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