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与亚健康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2/19
2459
分享:

       一般认为“没病”就是健康,实则不然,感到身体不适就是得病了,也不尽然。经常感到腰背酸痛,心慌头晕眼花,莫名骨痛,失眠,口干舌燥,遗精,耳鸣等现象,经检查却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或虽经检查临床指标出现不正常的情况,但经调整和治疗可以痊愈,针对人体健康状态和疾病之间存在的这种现象称为亚健康。头晕健忘、衰老、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及慢性病的恢复期等均属于亚健康的范畴。亚健康虽不是病,但影响人体健康的不和谐因素,应给予高度重视。

 

       《内经》有一重要理论即“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为主的保健思想,一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亚健康状态往往是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初始状态,注重调节脏腑功能状态的协调,可使五脏六腑功能得以充盛,卫气营血得以充实,减少疾病发生和进一步发展。六味地黄丸剂药简,性味柔和,并主张小剂量服用,缓中取效,以迁就疾者衰者的体质情况,故千余年来盛名不减,几乎无医不用之,并以其独特的功能广泛应用于保健,对于调节机体功能,达到“未病防病,既病防变”发挥着重要作用状。

 

       1  六味地黄丸古今沿革与应用

 

       六味地黄丸系北宋钱乙(仲阳)于金匮肾气丸方中去桂附所创立的补阴之祖方,以熟地(生地)为君药,甘温润厚,归肝、肾、心经,乃滋阴益髓,培元固本之要药,另佐使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5味相辅相助,众药亦多入肾、肝、胃等经,原用于小儿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恍白,见于《小儿药证直诀》。后世医家根据其“肝、肾、脾三阴并补,补中有泻”的立法配伍特点,广泛用于主治肝肾阴亏血虚,腰膝酸软,骨瘦肢痛,久咳不愈,口干舌燥,头目眩晕,耳聋耳鸣,遗精盗汗,或虚火上炎所致骨蒸潮热等各种证候。现代临床应用则更加广泛,如用于妇科疾患的经间期出血、更年期综合症、带下病、月经不调等;老年病中的糖尿病、小便异常(瘾闭)、高血压、眩晕、心脏病、骨质疏松及各种骨痛、老年虚衰;漫性虚损性疾患如结核性肺痨、慢性肾炎、神经衰弱、慢性肠炎等;其他如植物神经紊乱、癫痫、肺虚咳嗽汗出、咽炎等。

 

       2六味地黄汤丸的主治特点

 

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竞争意识的增强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因情志所伤越发突出,形成精竭火炽,阴虚阳亢之证者较多《素问·太阴阳明论》:“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阐明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

 

六味地黄丸以补为主,以泻为佐,体现补中寓泻之法;以补肾为主,兼补肝脾,展示补肾之阴,不忘补脾阴;固肾之精,不忘调理肝的疏泄;养阴配阳之中,寓有泻阳配阴之法;阴虚生热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中用丹皮泻热,有泻阳和阴之意,《灵枢·终绐》篇所谓“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