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意指“滋阴” ,试试六味地黄丸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6/08/12
2116
分享:
    入秋“贴秋膘”是民俗,在天气渐凉的时候,给身体打基础,贴“膘”就是囤积脂肪,而从机理上讲,无非是强调身体之阴的重要性,因为无论是脂肪还是蛋白质,这些构成我们身体的基础物质,在中医里,都属于阴。从这个意义上说,“贴秋膘”在今天的正确含义应该是补阴,从立秋之后开始补阴,是中医的养生准则之一。
    中医说的“阴”,就是我们身体的“固定资产”,其中包括血,肉,也包括“贴秋膘”的“膘”,总之就是身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它们是构成我们身体最基础的部分,身体的各种功能就是从这些“固定资产”中发出的,人体的正常功能只有在细胞、组织、器官完好,没有受损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

    这些“固定资产”其实是不容易被消耗的,人生病或者衰老后,先受影响的是功能,就是中医说的“气”,这个人会变得很容易疲劳,没力气,这就是“气虚”,疾病迁延日久,才会累及到阴,出现“阴虚”,这时才累及到“固定资产” ,到阴虚的时候,人会变瘦,包括身高,人衰老或者生病后也会变矮,这些都是阴虚了的结果。以常见的糖尿病为例,初期是血糖高,人容易疲劳,如果病情持续发展,就可能影响到肾功能,到了肾衰甚至尿毒症阶段,人就变得很瘦,这就是伤阴了,这个时候治疗起来要比最初的只是疲劳要困难得多。

    也就是说,“阴虚”比“气虚”伤身的程度要深,治疗难度也大,而补气也就比补阴的收效要快,其一因为阴虚的损伤是更大的损伤,弥补这样大的损伤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其二,补阴的药物也比补气的药物难以消化吸收,后者是立秋“贴秋膘”的理论基础,换到更加科学一点说,就是中医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选择立秋之后,人的消化功能较好的季节来补阴,也是这个道理。
    立秋之后,人的气血已经收到内里,这个时候卫外功能比夏天弱,气血吸收运化功能却比夏天强,所以,立秋之后容易感冒,但却不像夏天那么容易闹肚子了。无论是“贴秋膘”还是补阴,选在“立秋”之后,就是要充分利用内脏气血渐盛的时机,我们熟悉的千年名方“六味地黄丸”,就是补阴的基础方。若阴虚严重的会有手脚心发热,总是口渴的感觉,这种人要在补阴的基础上加点清虚火的药,他们的热也是因为阴虚导致的虚热,“知柏地黄丸”就适合他们,这个药吃到手脚心不那么热就要停止,改用“六味地黄丸”这个没有清热药物在内的补阴药维持,因为知母和黄柏虽然是去虚热的,但是如果过服,就会伤及身体的阳气。
     仲景宛西制药以继承宏扬医圣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为己任,秉承“药材好,药才好”的制药理念,致力于生产现代化的中药产品。真正做到让老中医放心,让老百姓放心,让老祖宗放心。

    立秋之后,喝的药茶也和夏天有所差异,出于补阴的目的,可以用枸杞,麦冬泡水,如果煲汤,生地龙骨汤是很好的补阴药膳,可以用生地熟地各10克,一两斤猪脊骨,一起炖。生熟地能补阴,生地偏凉一点,在刚立秋的时候用它,可以避免纯用熟地的滋腻和上火。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