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疾病>常见疾病

[图文]化痰和胃 养心安神 治失眠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8/21
2284
分享:
    失眠指因入睡困难或易醒、早醒及醒后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工作或生活质量的病证。据统计,全球约30%的人群有睡眠困难。失眠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乃至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因此,WHO和国内外医学权威专家都呼吁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病人的睡眠问题。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躯体、生理、心理、精神及药物性等。本病现代中医亦称为“失眠”,旧称“不寐”、“不得卧”等。

  辩治方药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临床辨治失眠,一般分虚实两类:虚证,以心脾两虚为主者,予归脾汤加减;以心肾阴虚为主者,予天王补心丹加减;以心胆气虚为主者,予安神定志丸加减。实证:属肝郁化火者,予龙胆泻肝汤加减;属痰热中阻者,予温胆汤加减;属血瘀气滞者,予血府逐瘀汤加减。

  笔者学生临证抄方从近2年来治疗近百例失眠患者的处方中,统计出常用主方有5类,其中有近半数是酸枣仁汤合温胆汤加减类。究其原委,主要有如下两点理由:

  一是失眠的发生,虽涉及心、肝、脾、胃、胆、肾的病变,但总关心神。酸枣仁汤是医圣张仲景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的主方,该方主次分明,配伍精当,一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方中重用酸枣仁养心安神为主,佐以川芎活血疏肝,茯苓化痰理脾,知母清热滋肾,甘草和中以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酸枣仁中含有皂苷、黄酮等成分,具有镇静催眠、安定神经、抗惊厥、镇痛及降体温、降血压等作用。

  二是失眠的发生多与脾胃不和、痰热中阻有关。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论述。所谓胃不和者,多因饮食所伤或痰浊中阻,从慢性失眠来说,以后者居多,故中医治疗失眠的祖方,即是《内经》中化痰和胃的半夏秫米汤。有现代学者研究认为,胃肠道含有大量神经细胞,其数量与大脑相近,从胃肠到大脑的神经束比大脑到胃肠的神经束还要多;美国神经生物学家Gershon MD将肠神经系统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认为其功能不仅独立主持着胃肠的功能活动,且与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见,中医辨证从调中焦、化痰浊着手治疗失眠等神经精神疾病,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另从临床实际来看,现在失眠患者中,因饮食不节、思劳过度而导致脾胃失和,痰浊内生,蕴久化热,上扰心神者,确属不少。因此,辨证见痰多,或心悸,胸闷,口腻或干苦,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等证候的失眠患者,即可选用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加减组方,以化痰和胃、养心安神,则有标本兼治、泛应曲当之妙。

  基本方药:酸枣仁30克,茯苓15克,法半夏、川芎、陈皮、竹茹各10克,枳实、炙甘草各6克。每日1剂,煎取2次汤药混合后,分2次服,其中必有1次在夜间临睡前1小时服下。

  方解:重用酸枣仁,养心安神为主药;半夏、陈皮、茯苓、竹茹祛痰浊、和脾胃,共为辅药;川芎、枳实活血行气以疏肝,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辨证加减:头晕目眩,或顽固失眠者,加夜交藤、珍珠母(先煎);内热重者,选加栀子、黄连、知母等;心中烦闷不舒,或口苦咽干明显者,加柴胡、黄芩;惊恐、梦多者,加龙骨、牡蛎;气血虚者,加黄芪、当归;脾虚便溏者,去枳实、竹茹,选加党参、山药、苍术等;内滞饮食者,选加神曲、炒山楂、炒鸡内金、炒莱菔子等。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