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疾病>皮肤病>白癜风

春季警惕儿科常见病毒性传染性疾病麻疹高发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0/03/16
3402
分享:
    麻疹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眼红、羞明、流泪、喷涕、口腔黏膜靡烂(称口腔黏膜斑)以及全身丘疹为特征。麻疹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以冬末春初最为多见。

  麻疹的临床症状

  发疹前期像感冒,发疹期体温可达40℃以上,口腔黏膜斑是麻疹的特异性指标,皮疹消退后留有暗红色色素沉着斑。

  发疹前期  麻疹起病前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体温逐渐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咳嗽无痰,面色潮红,球结膜和睑结膜均充血,两眼流泪怕光,喷嚏、流鼻涕,精神萎糜不振,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发疹初期  一般发热3~5天,口腔黏膜粗糙,齿龈口唇等黏膜处有灰白色的点,呈小星状,此为固有的口腔黏膜斑,发现口腔黏膜斑时,麻疹已隐于皮下。同时,两耳前和两耳根下,颈项及背脊之下至腰部有若干红点出现,脉浮数,指纹紫红。

  发疹期  麻疹初期,身热汗出,皮疹先后在患儿两耳翼前后出现,继而在前额,口唇周围等散在性出现,其次颜面、颈部向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手掌和脚掌等。透发于皮外的皮疹大小不等,初起为鲜红色丘疹而润泽,以后逐渐增大加密,而颜色变深红,如高粮米样大小的红点,可互相融合,疹与疹之间仍有健康皮肤存在,呈一种特有斑纹状,此期表里毒邪较轻,热势缓和,体温在38℃左右,疹毒易透而易愈,无合并症,不需治疗。

  疹盛期  热势凶猛,体温达40℃以上,往往出现神昏谵语,咬牙,咳嗽加重或鼻翼扇动,口唇发绀,声音嘶哑,两眼发红更为严重,不能进食,有时有腹疼腹泻呕吐等症状。脉洪数,指纹紫红,此期变症多端,要加强护理和治疗。

  恢复期  麻疹出齐后,若没有发生变症,麻疹按出疹顺序消退,体温也随着下降至恢复正常,咳嗽等体征也逐渐消退。皮疹消退后皮肤留有暗红色色素沉着斑,并有糠状脱屑,此脱屑在颜面部最显著,约2~3周后完全消失。

  治疗原则

  治疗麻疹应使用透法,促进疹毒外泄

  麻疹属于阳毒、胎毒和时气,其意义不仅在于解释麻疹的发病原因和流行及免疫,还在于指导麻疹的防治。根据自内达外的自然规律,应采用透法使疹毒外泄。

  透疹方法一般分为辛凉透发、辛平透发、辛温透发、活血透发和养阴扶正透发。一般发疹前期以透发为主,发疹期以解毒为主。透疹方法很多,不能偏重一方,要审其病因、症状和季节而用之,但透发勿令太过,须防伤津耗液。

  透发中必须兼解毒养阴之法;解毒勿使用寒凉之剂,寒凉易留邪使疹毒内陷。养阴扶正,必兼透疹解毒,其间的关系不可分割。如体质较差,麻疹隐约于皮下不出者,以补气养阴扶正透疹为主。麻疹前期与发疹期无合并症,一般不需治疗。

  发疹期的透疹法

  辛凉透疹法:患儿热势较重,热毒内攻,面色红而明亮,唇红,口干而渴,神昏躁动,麻疹透出混成一片,而呈紫色,舌苔粗糙,指纹浮紫,脉浮数。

  治则:宜辛凉透发,用银翘散加减。

  处方:金银花、连翘、葛根、荆芥、薄荷、西河柳等。

  辛平透疹法:适用于冬初秋末,气候温和或秋末余热未消,秋阳又暴,或冬季应寒而反温,感之者为燥热诱发,患儿发热口唇干燥,不欲多饮,麻疹初透不全,脉数,指纹紫。

  治则:宜辛平透发,桑菊饮合宣毒解表汤或葛根解肌汤。

  处方: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蝉蜕、紫草、葛根、牛子、前胡、荆芥。

  辛温透疹法:适用于严寒时令,感之者为风寒诱发,患儿面色暗滞,唇淡红,神态沉静,不思饮食,身热无汗,麻疹透出不利,脉浮紧,舌苔白滑,指纹浮红。

  治则:宜辛温透发,升麻葛根汤加减。

  处方:升麻、葛根、甘草、赤芍、麻黄、西河柳、苏叶、葱白。

  活血透疹法:适用于麻疹已出不全,疹色紫暗,口唇发绀,壮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烦躁不安,神昏闷乱,全身皮肤紫暗,四肢发凉,舌红质降,此乃血热过盛而成血瘀气滞,血瘀则血不行。

  治则:宜活血行气(纠正周围循环衰竭,活血通脉四物汤,可酌情静滴5%葡萄糖液,维生素C,抗生素药物)或肌注樟脑针等。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丹皮、红花、紫草、川贝、牛蒡子、韭汁。

  养血补气透疹法:适用于麻疹已出不全,或已出即没,患儿面色苍白,气急唇青,全身冷汗,体温下降,麻疹隐退,疹色淡黄,四肢发凉,古人谓:“疹色淡黄者危候也”(心力衰竭)。为阳损阴伤,元气大虚,无力托疹毒外透,使疹毒内陷。

  治则:宜养血补气通脉,养血益气通脉汤加鹿茸0.6克,紫雪丹0.6克,附子6克,以牛蒡子救阴扶阳待体温上升,或超常温以上,麻疹再度出现可减去鹿茸、附子,或酌情用10%葡萄糖、维生素C、西地兰等。

  处方:当归、白芍、党参、黄芩、紫草、蝉蜕、韭汁、紫雪丹。

  补气养阴托毒透疹法:适用于患儿体质素虚或营养不良,面色淡黄,或久病体虚未复,抵抗力不足,又感染麻疹,麻疹透出稀落,疹色淡红而不起,或欲出不出,麻疹隐约于皮下。二便如常,脉沉细弱无力,为气血虚弱不能托疹毒外出。

  治则:宜补气养阴托毒,参芪汤加味,加柴胡。也可酌情使用10%葡萄糖液,维生素C等静滴以辅助透疹。

  处方:党参、黄芩、葛根、升麻。

  补气养阴生津透疹法:适用于患儿呕吐或腹泻过度,中气大虚麻疹隐约于皮下欲出不出,疹色淡红脉细弱,呼吸气微为气阴两伤,疹毒不能外透。

  治则:宜养阴补气,生津补液。生脉散加味或独参汤等,脱水者适当补液。也可用参芪注射液。

  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芩、附子、紫草、升麻、葛根。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