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回顾】
去年国庆节期间,张女士刚满1岁的儿子豆豆因出现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被送往区医院门诊部就诊,经询问病史,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输液、口服阿莫西林治疗。经过治疗,上述症状不仅未见改善,豆豆还出现了呕吐、腹泻。复诊时,医生考虑其为胃肠型感冒,便加用了中成药口服。然而不久后,豆豆的体温升至39.5℃,且吐泻频繁,大便性状为白色米汤样便。接着,豆豆又出现嗜睡的症状,且面色灰白,眼窝下陷。张女士见势不妙,立即将其送往市儿童医院急诊。经检查,豆豆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脱水和酸中毒”,并被收留入院救治。经过补液、纠正酸中毒等处置后,豆豆的病情得到缓解。一周后,痊愈出院,但治疗累计花费8000多元。
感冒症状“打头阵”
轮状病毒性肠炎,又称 “婴幼儿秋季腹泻”。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80%的婴幼儿秋季腹泻发生在10~12月。当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经过 1~3天的潜伏期,便开始发病。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3大特征性表现为感冒、呕吐和腹泻。部分患儿以流涕、咳嗽、吐泻、发热四大症状齐发,因此,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
不过,大多数秋季腹泻患儿仍以感冒症状“打头阵”,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并出现呕吐;随后患儿体温升至38℃ ~39.5℃ 之间,继而出现腹泻,每日排便10次左右,个别婴幼儿可达20次。腹泻早期患儿的大便成形,经数次腹泻后,大便呈水样或稀米汤样,无脓血且量较多。由于患儿大量失水,很快便发生脱水现象,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面色灰白、前囟门和眼窝下陷、皮肤松弛、尿少、口腔黏膜干燥等症状,若不及时纠正脱水状态,常可导致死亡。
事实上,医生根据季节、水样大便、无脓血等特点,正确诊断秋季腹泻并不难,特别是大便镜检可发现粪便中有脂肪球和少数白细胞;大便电镜检查可见轮状病毒颗粒;并可在大便中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