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治疗前移为中药干预提供了依据

来源:现代健康网发布时间:2011/09/08
2071
分享:
    正常情况下,人体器官各司其职,良好配合,保证人们健康生活。即便偶尔激发潜能,也能保持代偿能力,不至于出现严重的后果。但是一旦出现“衰”字,问题就会出现,比如“肾衰”、“肝衰”一旦出现,后果都会非常严重。作为各器官的供氧供血中心,循环系统作用巨大。各种原因造成心功能失代偿,心脏供血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即产生了心衰的症状。

    心衰是心脏终末状态,危害严重,国外资料统计发现其五年死亡率与肿瘤相当。一旦发生心衰,目前认为过程只能进展,不可能逆转恢复到心衰前水平。因此国际上最新的心衰治疗观念已经开始前移到前心衰阶段,即尚未出现心衰症状,器械检查也未发现心脏扩大,就应该进行危险因素的干预。ACC/AHA的心衰分期已经明确将心衰分为四期,A、B期分别为前心衰阶段及前临床心衰阶段,此时进行危险因素的临床干预会对心衰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心衰的危险因素公认的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及严重的糖尿病等。

    有研究显示,心衰时,心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能量代谢异常及心肌重塑,包括供能减少、利用效率下降、心肌纤维化及心肌细胞肥大或萎缩。针对这些异常,指南中明确规定了西药的应用种类及方法,如利尿剂、ACEI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强心药等。但是这些药物应用在尚未出现心衰临床症状的阶段,未免让人担忧其较多的不良反应。考量患者受益及风险使得医生束手束脚,很难选择干预前心衰阶段的西药。

    有没有更加有效并且安全的药物选择呢?

    中药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不仅致力于疾病的治疗,更多关注了疾病的预防。目前医学界的很多难题都希冀借力于中医药的多靶点干预寻找突破口,比如西药效果一般的一些病毒感染,而中药却被证实效果良好。心衰治疗的前移也使得中药获得了与指南西药站在心衰预防领域同一起跑线的依据。

    已经证实中药材黄芪、丹参及三七有很好的干预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如黄芪的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延缓心肌重塑的作用,丹参、三七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这几味中药材研制的成药在心衰防治方面会否有效呢?一项针对芪参益气滴丸的基因组学研究发现,由黄芪、丹参、三七及降香油组成的复方中药能够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即将在国外杂志发表的该项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延缓心肌重塑,并且对于钙离子通道的调节也有效。从此研究出发能够初步预见该组方中药对于心衰的防治或将有效。其实早在该研究之前的7年临床实践,也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有效改善心衰患者气短、心悸、乏力等气虚血瘀证侯,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并且尚未发现明确的不良反应。这就为临床医生干预心衰的进程提供了有利的武器。

    作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芪参益气滴丸在冠心病方面的治疗作用,尤其治疗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经得到国家权威部门的认可。目前该药物作为国家医疗保险目录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衰的防治中,突出中药“治未病”的预防理念。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国际接轨的研究平台的搭建,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优秀的中医药手段参与临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带给人类更多健康与快乐。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