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脾益气法防治高血压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4/06/18
2500
分享:
    中医古籍中无高血压病名,根据其症状,多将其归为“中风”、“头痛”、“眩晕”、“心悸”等。后世医家认为高血压多与肝肾两脏有关,其病机多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还可有肝火、肝风、血瘀、痰浊等。治以滋阴潜阳、泻火解郁、平肝息风,只有在高血压患者晚期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两虚时,才可在滋阴潜阳、平肝息风的基础上加用补气助阳药。

    但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的早期由于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常没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口苦、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表现,而脾气虚的症状较为明显,出现易疲乏、时有头晕、食欲不佳等。故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早期更应注意补脾益气、养血安神,兼化痰、祛瘀、解毒,而不是重在滋阴潜阳、平肝泻火。

    我们近40年来在临床上大量使用以人参、黄芪为主的补脾益气法,辨证治疗高血压,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我们承担了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共观察64例患者,显效4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7.8%。

    临床常用方:西洋参250~500克,丹参100~400克,三七100克,三药共研细末,混合后每次服5~10克,每日1~2次。如为气阴两虚,加石斛250~400克;如气虚症状重,去西洋参,改红参或加黄芪。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除有肝阳上亢或其他明显实火(头痛、口苦、易怒、面红、脉弦)外,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均可长期服用(原服降压西药不变或稍减量),尤适宜于老年患者。此方经过我们多年大量观察,效果明显。这也足见补脾益气法确实可以防治高血压。

    临床上也要注意,继发性高血压、某些疾病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和舒张压高为主者应慎用,有明显肝阳上亢症状者禁用此方。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