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
63岁的李大爷患有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已近半年。他习惯在腹部的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结果,这个部位鼓出了一个鸡蛋大小的包。
李大爷的问题是由于经常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所引起的。在多数情况下,胰岛素是经皮下注射的,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短时间内多次在同一部位注射,不仅使局部皮下组织吸收能力下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而且胰岛素制剂还会与体内一些成分结合,在皮下形成块状物,造成毛细淋巴管堵塞。
误区二:因害怕疼痛而犹豫不决
40岁的赵先生,因工作原因血糖控制不佳,医生建议他用胰岛素治疗。但他因为害怕疼痛而紧张,每次注射后都觉得很痛。
其实,只要采取以下方法,疼痛就会减轻。1.注射前用一只手轻轻捏起约3厘米宽的皮肤,这样既方便注射,又能分散扎针引起的疼痛感。2.注射时进针要果断,进针越慢痛感越强。进针和拔针时要保持同一个方向,可避免疼痛。3.及时更换注射部位,与上一次注射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厘米,注意避开皮肤感染处及皮下硬结处。4.等消毒皮肤的酒精干了再注射,可以减轻疼痛感。
误区三:反复使用同一针头
张阿姨使用胰岛素不久,血糖就得到控制,张阿姨很开心。但是注射部位出现了瘙痒、红肿的症状。
原来,由于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注射器和胰岛素笔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张阿姨出于经济考虑,就反复使用同一针头,有时还用酒精棉球擦拭用过的针头后再次注射。
其实,胰岛素注射器及胰岛素笔的针头是—次性使用的,反复使用会造成感染、疼痛、皮下硬结等,最终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