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安过冬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11/09
2516
分享:

    典型案例

  上午9点多,老李晨练还未回来,老伴有些焦灼不安,准备外出寻找时,家里的电话响起。“是老李家吗?我们是XX医院急诊室,老李被送医院了,请赶紧过来……”

  老伴到医院一看,只见老李躺在病床上,嘴巴歪斜,言语不清,医生正为他进行心电监护。医生说,老李患的是急性脑梗塞,即脑卒中、脑中风,由于急性期风险很高,即使疗效好,生命能够维持,将来也可能会留下口齿不清、腿脚不灵便等后遗症。

  老李今年68岁,身体向来挺棒,就是多年来吸烟的毛病一直改不了。可是去年冬天,老李经常头昏,经社区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血压偏高,160/70mmHg,给予口服降压药。一个月后,老李自觉症状消失,就再未服药。今年夏天多次复查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如今过了这么久,难道老李这次病发,就是高血压惹的祸吗?


  病例分析

  高血压患者增长迅速

  这是典型的因血压控制不佳而引起的脑卒中并发症的病例。

  我国于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开展了共3次全国性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速度不断加快。高血压患病率在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为5.11%、7.73%和11.88%。1959~1979年的20年间,高血压患者平均每年增加100多万人,1979~1991年的12年间平均每年增加300多万人。据专家估算,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早已超过1亿,科学时报2006年报道称,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1.46亿,每年新发150万脑卒中。

  据200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我国10组人群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相对危险增加49%(缺血性卒中增加47%,出血性卒中增加54%);舒张压每升高5 mmHg,脑卒中危险增加46%。

药材好,药才好    仲景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到仲景系列产品专题页面。

  发病有规律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冬季血管收缩性增强,可能会表现为冬季血压升高,夏季血压正常。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这一人群,应如何干预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安全度过寒冬呢?

  事实上,高血压的发病有一定的规律:

  (1)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高血压病的几率会逐年增高;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3)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4)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5)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

  (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

  (7)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8)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与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的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

  高血压可防可控

  由上述特点可见,除年龄、性别、遗传基础、季节更替等无法控制的因素之外,可控因素有:(1)饮食习惯的调整,少盐少脂肪,控制饮酒,尽量不抽烟(实在无法戒烟可以逐渐减少抽烟量)。(2)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随着年龄的增长,锻炼身体以舒缓的运动为主,比如慢跑、太极拳、散步之类,少做剧烈运动;晨练时最好选择在太阳出来以后,因为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的参与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在日出之前晨练,此时阳光还没照射到叶片上,一夜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附近,非但没有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身体健康,其次是因为日出之前气温较凉,更容易出现血压的波动。(3)控制血糖、血脂等其他危险因素。(4)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按时口服降压药物,并坚持监测血压,如果波动较大且血压升高或降低明显,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调整降压药物。

  再来看看老李的特点:老年人;抽烟;个性要强;未长期口服降压药物并监测血压;气温较低时未注意保暖;锻炼身体时间太早,这实际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比照老李,去掉不良习惯,适当锻炼身体,控制饮食,注意保暖,便可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冬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