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不宜常用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8/07/30
3516
分享:
       生活中,人们常因工作疲惫、生活劳累、精神紧张,或其它原因而导致失眠。这时,一些人往往依赖服用安眠药来催眠,有的人还长期服用。结果呢,时间长了,剂量大了,效果反而越来越差。

    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睡眠的机理说起。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睡眠是一种安静状态,不论神经系统还是脏器组织的功能,均下降到最低程度。可是,近年来人们通过对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与潜心研究发现,不完全是那么回事。

    原来,人体进入睡眠后,先表现为瞳孔缩小,脉搏与呼吸次数减少,体温与血压下降,消化与排泄机能降低,脑电波的频率愈来愈慢,这称为“慢波睡眠”。然而未过多久,却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瞳孔时大时小,眼球快速转动,呼吸与心率加快,面部或手指肌肉呈现不规则收缩,部分身体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抽动,间或有大的翻身动作,脑电波的频率明显变快,几乎和苏醒时紧张、激动的波形差不多,此谓“快波睡眠”,梦境或遗尿即发生在这个阶段。更为奇特的是,这两种不同的睡眠状态在整个睡眠中会严格地相互交替4~5次。每次由清醒进入慢波睡眠约80~100分钟,进而转入快波睡眠约20~30分钟。一般认为,慢波睡眠能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而快波睡眠则可使全身获得休息。若人为地影响其中任何一种状态,要恢复到自然睡眠,机体必须加以调整。因此,对健康是不利的。

    据研究,催眠药所引起的睡眠并不能代替真正的自然睡眠。例如,硝基安定与鲁米那(苯巴比妥钠)等药物会使快波睡眠减少,慢波睡眠增多,当停用这些药物后,开始的数天快波睡眠的次数会显著增加。这时梦很多,甚至可感到整夜都在梦乡中,直到补足快波睡眠后,才能恢复原有的睡眠平衡(即快波睡眠与慢波睡眠保持一定的比例);而服用利眠灵与安定等药物时,情况恰恰相反,停药后必须补足慢波睡眠才行。

    常服催眠药,还会使催眠作用逐渐减弱。这样,病人便需要不断增加药量才能获得原有的疗效。不仅如此,催眠药还极容易成瘾,毒副反应也较多,如醒后会有头晕、思睡、乏力和食欲减退、白细胞减少等症,男性病人还会引起性功能障碍。故服用催眠药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只能帮助恢复正常睡眠,而不能用来长期维持睡眠;而且,催眠药的用药时间也宜短不宜长。如需服用催眠药,可将数种药相互交替使用或间断使用,情况好转时应立即停药。总之,如无必要,不要随便服用催眠药。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