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心”有优势

来源:39健康网发布时间:2014/06/19
2804
分享:
   核心提示:近年来,3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患冠心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最小的患者只有二十多岁。由于冠心病发病前没有丝毫预兆,一些病人要不是抢救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近年来,3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患冠心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最小的患者只有二十多岁。由于冠心病发病前没有丝毫预兆,一些病人要不是抢救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三科主任高教授介绍,冠心病发病率上升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大、学业紧张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此外,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在人们食谱中比重的增加,不科学的膳食安排,也是引发冠心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尽管目前西医诊断与治疗技术发展得很快,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层出不穷,尤其是心血管介入治疗方法得到迅速提高,挽救了不少危重病人的生命,然而心衰、心律失常、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等顽疾,仍是西医界十分棘手的难题。况且介入方法只能改善局部,不能兼顾整体,只能改善一时,不能维持长久,随着机体的衰老,动脉硬化的加重,还可能出现冠状动脉的再次狭窄和堵塞。
  
   据高嵩山介绍,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介入治疗,相比之下中医中药在这一领域中却显示了极大优势。中医认为冠心病是元气亏耗、本虚标实之症。由于体内阳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加之气虚,运化失常,过剩的膏脂浸淫脉道,沉积在管壁,形成动脉硬化斑块,中医称之为痰浊、血瘀。痰浊、血瘀阻塞脉道,影响血液运行,从而导致血管狭窄、闭塞、破裂,临床出现胸闷气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
  
    治病必求于本,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中医在治疗原则上主要抓住元气亏耗不足、瘀血、痰饮致病的病理机制,注重益气活血、化痰、涤饮,标本同治。通过益气化瘀,促进新生血管生长,改善心肌缺血,降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消除斑块,从而起到抗血栓形成、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从根本上避免心脑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
  
   由于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毒副作用小,因而近年来乐于使用中草药的患者也愈来愈多。但是在应用中药时,要注意整体辨证,不要盲目追随他人,医治冠心病扶助正气是根本,要根据疾病气虚、寒凝、痰浊、血瘀之不同来辨证施治、灵活用药,这是中医的精髓。
  
   此外,高嵩山提醒患者在使用中草药的同时,还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要限酒戒烟,低脂低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情志舒畅,起居有常,还要因人而异地坚持运动。

   为防止冠心病向年轻人侵袭,高嵩山指出,一定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学会适时放松与调节自己,平时注意科学的膳食搭配,同时加强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悲剧发生。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