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与诊治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9/27
2272
分享:
    现年70岁的李大爷,两年前突发脑血栓,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好转,能正常生活,并能进行一般的户外活动。但不久前,他却一改平时乐观开朗的性格,变得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养的鸟儿不喂了,小孙儿与他玩耍他也不理睬,一贯备受他宠爱的孙儿委屈得直哭。家人还发现,他不愿见人,情绪极差,常叹息生活没意思,几次想自杀,弄得全家人都为他紧张,害怕发生意外。家人带他四处就医,经过多家医院诊治,都没有明显效果,无奈之下,只好到精神科就诊,结果被诊断为“中风后抑郁”。经过一个月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等,是一组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疾病,其致残率之高居于众病之首。中风除了因偏瘫、语言障碍对身体造成危害外,近年来又发现,许多恢复期的病人会出现种种情绪低落的表现,且久治不愈,不仅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在消极情绪影响下容易出现自伤、自杀。

  1 病因 

  生物因素上,脑血管疾病是中风后抑郁症的基础,中风后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

  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专家们发现,中风病灶的位置、面积与患者情绪行为的变化有关。病灶位于大脑左半球,靠颈部越近,面积越大,就越容易发生情绪行为的变化。这种由神经病理改变造成的神经递质活动异常引起的情绪变化被称为“中风后抑郁症”。

  心理因素上,中风发病较急,而发病以后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患者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生活自理困难难以接受,片面地夸大或缩小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对预后产生过多的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情绪中。同时,怕拖累家人,对经济承受力的担忧,病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等也会引发抑郁。

  社会因素中,患者患病以后社会活动相对减少,与社会交往贫乏,社会支持程度相对降低,自我感觉对社会贡献少,是累赘、负担等,易产生自卑感、情绪低落等。另经济条件,家庭支持程度等都与抑郁的发生有关。

  2 危害

  抑郁的发生是严重影响中风病人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率较高。若临床上仅重视躯体功能的治疗,而没有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常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影响中风患者的全面康复,而中风后长期的抑郁状态亦会对躯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中风再发。同时,中风后抑郁症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而且也与死亡有关。澳大利亚国家中风研究所调查发现,没有抑郁症的中风后存活患者与那些有抑郁症的患者相比,存活时间更长而且生活质量更高。

  据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发现,65岁以下有抑郁症状的人患中风几率比普通人高4倍以上,而65岁以上的抑郁人群则没有这种风险。研究人员指出,有抑郁症状的人不遵照药物说明服药,饮食不听从医生的建议,缺乏体育锻炼以及其他影响健康的行为可能是导致中风病高发的原因。

  中风和抑郁症互为因果,两者狼狈为奸,中风后抑郁可影响中风患者的全面康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中风再发,而中风本身是抑郁症的高发因素。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