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等,是一组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疾病,其致残率之高居于众病之首。中风除了因偏瘫、语言障碍对身体造成危害外,近年来又发现,许多恢复期的病人会出现种种情绪低落的表现,且久治不愈,不仅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在消极情绪影响下容易出现自伤、自杀。
1 病因
生物因素上,脑血管疾病是中风后抑郁症的基础,中风后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
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专家们发现,中风病灶的位置、面积与患者情绪行为的变化有关。病灶位于大脑左半球,靠颈部越近,面积越大,就越容易发生情绪行为的变化。这种由神经病理改变造成的神经递质活动异常引起的情绪变化被称为“中风后抑郁症”。
心理因素上,中风发病较急,而发病以后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患者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生活自理困难难以接受,片面地夸大或缩小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对预后产生过多的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情绪中。同时,怕拖累家人,对经济承受力的担忧,病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等也会引发抑郁。
社会因素中,患者患病以后社会活动相对减少,与社会交往贫乏,社会支持程度相对降低,自我感觉对社会贡献少,是累赘、负担等,易产生自卑感、情绪低落等。另经济条件,家庭支持程度等都与抑郁的发生有关。
2 危害
抑郁的发生是严重影响中风病人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率较高。若临床上仅重视躯体功能的治疗,而没有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常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影响中风患者的全面康复,而中风后长期的抑郁状态亦会对躯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中风再发。同时,中风后抑郁症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而且也与死亡有关。澳大利亚国家中风研究所调查发现,没有抑郁症的中风后存活患者与那些有抑郁症的患者相比,存活时间更长而且生活质量更高。
据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发现,65岁以下有抑郁症状的人患中风几率比普通人高4倍以上,而65岁以上的抑郁人群则没有这种风险。研究人员指出,有抑郁症状的人不遵照药物说明服药,饮食不听从医生的建议,缺乏体育锻炼以及其他影响健康的行为可能是导致中风病高发的原因。
中风和抑郁症互为因果,两者狼狈为奸,中风后抑郁可影响中风患者的全面康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中风再发,而中风本身是抑郁症的高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