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形成原因
泌尿系结石又称尿石症,为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结石的统称。从尿石症的发生率上看,男性较女性多发,而肾与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尿石症病例的70%左右,膀胱和尿道结石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及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尿石形成的过程包括成核、结晶生长和聚集等几个步骤。其形成机理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尿石形成与两个因素有关:
①尿内晶体饱和度 尿内含有形成结石的晶体,主要成分有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等,当这些晶体在尿液中饱和度过高,则容易析出、沉淀、结聚,以致形成尿石。
②晶体聚合抑制因子 尿内存在有晶体聚合抑制物质,如焦磷酸盐、枸橼酸、镁、多肽等,这些抑制因子和晶体表面的某些特殊部位结合即可抑制晶体的再形成和聚合。正常尿液内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破坏了这种平衡,不论是前者饱和度过高,抑或是后者活性降低,均可引起尿内晶体聚合,导致尿石形成。
此外,地理环境、饮食结构、全身性代谢因素和泌尿系统的局部因素等也可诱发尿石。
为何夏季高发
泌尿系结石多在炎热的夏天形成,主要原因在于人体排汗过多,甚至体内出现脱水,使尿量减少,此时若长期暴露于阳光下,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体内维生素D和维生素A合成增多,从而促进小肠吸收钙离子。当尿液中钙离子排泄增多时,尿内基质物质产生结晶核的几率便会增高,从而形成结石。
夏季容易形成尿石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饮料和啤酒的摄入量增高。其实,果汁中富含的草酸正是最常见的结石成分,而啤酒会加速利尿,导致人体短时间脱水,因此,长期喝饮料、啤酒的人患尿结石的几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