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可以大有作为。”近日,多名广东中医名家表示,应借鉴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教训,及早把中医药纳入甲型H1N1流感防治体系。多名中医专家表示,目前医学界普遍承认,中医药对病毒性疾病确有疗效。而西药抗病毒效果还有待提高,像“达菲”这类药物价格高、货源紧,难以普及。另外,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还没那么快,难以应急。
著名的中医药 “治未病”理论是:针对疾病可能发生的症候和演变趋势,使用相对应的药物,防止其发生、发展和传变。早在3月下旬,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召开的“抗病毒性流感峰会”上,我国的钟南山院士大谈板蓝根的抗病毒功效。他在演讲时指出,板蓝根是抗病毒中药的最典型代表,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临床效果良好,体外抗病毒筛选也基本证实了其确切疗效。
作为抗病毒首选用药板蓝根,可作为甲型H1N1流感预防用药之一。特别是在岭南,气候高温多湿,人体普遍多热、多湿,或湿热互结,疫毒容易使人致病,服用清热解毒类板蓝根产品,一直是一种养生、防病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体寒虚弱的人应慎用,因为板蓝根性味苦寒,这类人服后会出现拉肚子的的症状,反而会降低免疫力。
目前,抗病毒类产品的单次订货量均数倍增加。据悉,在医药行业内以“OTC 网通”工程声名鹊起的中智药业集团,两大生产基地全部采取双班制仍难抑市场产品的供求缺口。中智的优势品种抗病毒类产品,如中智板蓝根颗粒、银翘解毒颗粒、石岐外感茶颗粒、银黄颗粒等系列产品的脱销,最近会随着该企业加紧加快生产调配、人力和相关软硬件的增加配套而在短时间内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