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疾病>儿科>育儿知识

儿童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是?中医又是怎样认识我们的脾胃功能的呢?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24/05/06
56
分享:

家长们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脾胃功能,其健康问题时刻牵动着家长的心,同时由于大家信息来源的不同,也给家长带来很多喂养方面的困惑。


为了更好更科学的养护孩子的脾胃、守护未来健康, 特别邀请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儿科十病区医护团队,他们分别是副主任管志伟老师、邱建利老师,主管护师王珍老师,和我们一起聊一聊儿童常见的与脾胃相关的育儿知识。 


问题一:管主任,能否从中西医角度分别为我们科普一下儿童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吗?

  

管主任:儿童的胃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婴儿的胃略呈水平位置,当有食物摄入后才呈垂直位置,也就是说儿童的胃大体呈“宽短直平”形态,1到5岁期间儿童的胃容量约300到800ml。如果儿童摄入饮食超过这个胃的容量时就会出现呕吐、溢奶,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伤胃积食,脾胃功能就会下降。另外,儿童的胃平滑肌没有发育成熟,胃排空时间收到限制,再加上胃分泌的胃酸和各种消化酶都比成人少,而且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也比较低,因此消化功能相对成人来说就比较差。这些因素都是从西医角度分析了孩子为什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原因。


中医又是怎样认识我们的脾胃功能的呢?


首先,我们谈一下中医的脾胃功能,胃的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气机以降为顺,也就是说我们经口摄入的饮食容纳于胃后再经过胃的腐熟蒸腾气化功能才能转化为“食糜”,下传到小肠,这里的下传小肠就是胃气的主降功能。


中医的脾脏具有主运化的功能,气机以升为顺,就是说胃蒸腾气化下传到小肠的食糜需要脾脏将其化生为营养物质转送到全身来维持脏腑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和营养状态,也是脾气升清功能的体现。


正如《素问·经脉别论》说的“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等等,都是说明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全赖于胃的受纳腐熟和脾的转输散精功能。《素问·五脏别论》又说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中脏经》里也说到“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之说,金元名医李东垣提出“人以胃为本”,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由此可见,脾胃决定着人体的健康与长寿。

  

相对小儿来说,养护脾胃显得更为重要,小儿先天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正如宋代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说到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也就是说小儿的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尤为突出。小儿初生,脾气先天禀赋不足,胃气尚未启动。

  

因此胃腑的受纳蒸腾气化水谷和脾脏运输转化营养物质的能力都比较弱,然而小儿除了正常生理活动之外,还要不断的生长发育,对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气的要求则更为迫切,故而脾胃功能显得更为不足。


我们知道,脾胃位居人体之中间,脾主升清而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对全身的气机升降出入,五行之中脾胃属土,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到“土气为万物之源,养生之主”,同时脾胃又为肺脏之母心脏之子,又影响肝脏舒畅气机、肾脏藏精气化功能,因此就有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


如果我们孩子的脾胃功能平日里一旦养护不好或疾病未得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积滞、呕吐、泄泻、厌食等相关的症状和疾病,如果这些脾胃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或较好治疗,就会衍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等一系列其他疾病的发生。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