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特点是“六药合用,三补三泻”
六味地黄丸和医圣的渊源
六味地黄丸这一药名来自于北宋太医丞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但这个药方的母体“八味地黄丸”,早已记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当中了,钱乙只是将其中的附子和桂枝这两种温补药物去掉,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最初使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后世逐渐被用作滋阴补肾。而医圣所录的八味地黄丸,也就是现在我们依然常用的“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主要用于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
六味地黄丸功效
六药合用三补三泄
六味地黄丸因为其在滋阴补肾方面非常显著的疗效,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据宛西人介绍,这个方药的特点是“六药合用,三补三泻”——其中以熟地黄为“君”,滋阴补肾,其余药物为“臣”,山茱萸养肝涩精,山药补脾固精;而泽泻泻肾利湿,丹皮清泻肝火,茯苓健脾渗湿,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综合互补关系。主要用于缓解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脚心发热、遗精盗汗等症状。而作为目前国内六味地黄丸销售最多的宛西制药,他们率先使用了不含糖的浓缩剂型六味地黄丸,让患者服用量更少,更适合现代中药的要求。为了保证原料的药力,宛西制药在六个原产地都建立了药材基地。
辨证论治的地黄丸家族
“辨证论治”是医圣张仲景所总结的最为重要的中医思想之一,也是中医千百年不变的法则。“地黄丸”家族的衍化能够非常清晰地展现出这一中医文化。在六味地黄丸方子的基础上加上知母、黄柏,就变成知柏地黄丸,更偏重于滋阴降火,适合那种阴虚火旺、虚火潮热的症状;而加上五味子、麦冬,就变身为麦味地黄丸,更适合于肺肾阴虚造成的咳嗽等症状;如果加上枸杞和菊花,则又化身成为杞菊地黄丸,可以滋补肝肾,特别适合有着眼睛干涩、眩晕症状的肾虚。一两味药的增减,就可以调整整个药方的功效,中医药之妙正体现在这些细致入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