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奇迹,未到终结时

来源:医药经济报发布时间:2008/09/17
3093
分享:
       医药板块中报完美收官,今年医药类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普遍向好,盈利预期兑现。其中受益于上半年原材料价格的继续大幅飙升的浙江医药,上半年实现净利润“撑竿跳”,同比增长高达196倍,成为两市业绩增长首席上市公司。

  医药板块中报可见,今年第二季度医药行业整体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59.23%,虽然增速较上一季度明显放缓,但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上半年整体营业净利润同比增长47%。考虑到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前期基数的扩大,医药行业的整体表现颇为可观。

  尽管通胀初显,但报告期内医药行业3项费用基本保持稳定。在上半年行业整体主营收入增长20%的同时,生产资料成本增长15%,考虑到上半年资源价格的膨胀,医药板块的抗通胀能力凸显。而投资收益占行业利润比重自去年四季度达到高点后,已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回落,从去年底的25%降到二季度末的14%。扣除投资收益的影响,公司主营表现更佳,反映了行业的整体活力。

  主业增长

    费用控制得力  

  据天相投资对医药行业板块121家上市公司(剔除ST股后,实际为108家)统计显示,2008年医药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029.48亿元,同比增长18.6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2.51亿元,同比增长31.49%,延续了一季度的增长态势。

  主业增长和费用控制得力是二季度医药板块利润稳健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今年年初开始的信贷紧缩政策和蔓延全球的信用危机,使得公司普遍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收支策略。“整体而言,医药行业的存货周转率基本保持稳定,显示了上市公司生产销售环节保持了一致的节奏感,而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显示了资金回流的效率有所改善。”天相投资分析师周浩指出。

  天相投资报告显示,在扣除板块内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投资收益之后,医药板块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4.42%,扣除化学原料药影响后,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5.2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4.94%。虽然与2007全年的64.54%和2008年一季度的40.66%相比有所下降,但依旧较快。

  从收入规模上看,2008年上半年位列前15位的公司与2007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医药商业仍然以规模优势占据收入前列。上海医药依旧把持着收入头把交椅,南京医药紧随其后。医药行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32家,占统计样本总数的29.62%,较2007年同期增加7家。其中,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水平的公司有 3家,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家。

  统计结果显示,医药行业上半年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16家,占统计样本总数的14.81%,同比去年增加4家。2008年上半年位列前15位的公司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较大。新和成、浙江医药依靠主要产品涨价,排位迅速攀升,新和成以半年度净利润7.65 亿元高居榜首;去年依靠证券投资收益增厚净利润的健康元、丽珠集团、金陵药业、马应龙等今年风光不再,吉林敖东也由于证券市场波动退居第二位;复兴医药则以大额股权投资收益位列第三;三九医药今年解决了债务问题,面貌焕然一新,业绩得到大幅提升,排名由第13位上升至第6位;康美药业由于产业规模的扩大,业绩上升较快,新进入榜;主业实力较强的云南白药、恒瑞医药、双鹤药业、同仁堂等依旧在列;鑫富药业则由于产品周期性价格下滑而排名大幅下滑。

  渤海证券马霏霏认为“医药行业高景气度仍将持续”,安信证券洪露表示“由于未来成长预期明确且属于弱周期行业,医药板块不失为当前弱市下良好的防御板块”,中期业绩让行业分析师对医药板块的未来充满信心。当然,下半年“脱靴落地”的医改具体方案对医药行业的影响程度、范围以及时间进度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子行业分化

  系统性风险仍存  

  从子行业表现来看,出现了较大的分化。

  上半年,排除ST类公司,医药行业全行业平均每股收益同比增长33.33%。其中化学制药增长79.93%,生物制品增长52.50%,而医疗器械和医药商业、中医药未达到平均水准。另外,从单季度利润同比增长数据看,显示了较大的趋势波动,基本上所有子行业都无法保证连续三季度以上的同比增长加速趋势,除化学制药子行业外,其他子行业在2008年二季度都出现了利润增幅环比减速。

  受益于大宗原料药涨价,化学原料药板块业绩实现井喷,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39.36%,净利润同比增长233%。其中,维生素E生产企业浙江医药和新和成,以及维生素C生产企业东北制药和华北制药盈利大幅增长,带动了板块业绩的提升。仅浙江医药和新和成的净利润即占整个板块净利润的近60%。

  化学制剂和生物医药板块表现良好,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4.82%和28%,扣除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影响,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50.44%和44.78%,保持快速增长。但化学制剂类的上市公司业绩分化较严重,具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恒瑞医药、双鹤药业仍保持20%以上的净利润增速,而部分企业却因前期投资收益过大或者企业本身进入调整期而出现业绩滞胀。生物制药板块发展状况良好,是除化学原料药之外净利润增长最快的板块,且呈现环比增长态势。科华生物和双鹭药业以其较强的创新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强实现了业绩较大幅度增长;华兰生物和上海莱士凭借行业内的垄断地位增势良好。

  而中药和医药流通板块增速有所放缓,其中中药板块净利润下滑,扣除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影响后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8.23%和15.15%,比2007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增速有所下降。金陵药业、马应龙等受投资收益大幅下降影响,业绩大幅下滑;康缘药业、康美药业等中药行业新贵以锐意进取的经营态度业绩得到了较大提升;云南白药、东阿阿胶以稳健的经营给出了较为满意的中期答卷;三九医药在解决了债务问题后,面貌焕然一新,业绩同比增长123%。有行业分析师认为,中药子行业的收入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中医学近年来发展缓慢以及企业营销水平得不到根本性提高有直接关系。今年CPI一路高企,包括原材料、人力等成本的上升,压缩了产品的利润空间,导致不少医药企业毛利率下降,尤其是中成药,反应更为明显,利润总额增速仅为16.15%,低于其销售收入增速。

  从中报可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继续得到改善,整体毛利率处于两年内高位。但亦有市场人士指出,尽管医药板块延续了非常高的景气度,但在大盘继续下跌的情况,医药板块估值继续下移的系统性风险仍存。“此前机构一直是超配医药行业,随着行情的变化,机构或将收缩战线,进入其他更低估的行业,将使得医药行业的总体配置下降。一些价值过高、成长性不好的公司将被抛弃。”长江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段炼炼认为。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