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疾病>外科>慢性腰腿疼

祛风散寒除湿法治疗痹证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发布时间:2012/11/13
3733
分享: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指出痹证是由外受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络、肌骨之间,影响气血运行而为病。现代医学的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痛风、软组织损伤等都属于“痹证”的范畴。其发生主要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其中尤以风寒湿三者杂至而致病者为多。病机主要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医宗必读》论治痹说:“在外者祛之犹易,入脏者攻之实难,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脏者养正为先。”总之,对风寒湿痛的治疗,一要注意祛邪;二要注意健脾胃,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使气血生化有源,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三要注意补肝肾,强筋骨,因风寒湿之邪杂至,往往是迁延难愈,日久必累及脾肾而筋骨受病,应以补脾为要,以取得较好效果。

  陈宝贵教授从医40余年,对于痹证的治疗,紧抓病机,熟读经典,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的基本治法基础上,配伍活血及补益肝肾、强健筋骨之品,屡获良效。

  典型病例

  王某,女,50岁。2012年2月13日初诊。主诉:手腕关节疼痛2个月。现病史:手腕关节疼痛,晨僵,攥拳痛,活动后手胀痛,无关节变形,二便正常,睡眠欠佳,查体:神情,精神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舌暗,脉沉。辅助检查:血沉:15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20.0单位/毫升。诊断:痹证。辨证为:风寒湿痹。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处方:老鹳草30克,透骨草30克,羌活10克,麻黄10克,丹参30克,仙灵脾10克,没药10克,细辛3克,威灵仙10克,千年健10克,追地风10克,甘草10克。14剂,水煎服加外洗。

  二诊:用中药外洗后,周身汗出,自觉持物困难,无力,加黄芪15克补气对症治疗。予14剂。

  三诊:周身疼痛减轻,手掌酸痛,手肿胀,手心热,咽痒,有痰,加大贝15克以化痰,继服14剂。

  四诊:双手胀,舌暗,苔白腻。加强的松1片,日3次。14剂。

  五诊:手腕关节已无疼痛肿胀,可握拳,继服中药14剂巩固疗效。

  按:上方中老鹳草、透骨草、千年健、追地风均为祛风透骨入节之品,有很好的祛风散寒止痛之效;细辛配麻黄可使骨中之风、湿邪从肌表而发散,止痛之效显著,是治疗此类病证的必用之品。陈宝贵用药过程中强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运用丹参、没药活血化瘀之药。羌活为治风之常用药,既可去外风,又可去内风。威灵仙祛风胜湿。麻黄用于治疗痹证,早在《金匮要略》中就被广泛采用。如原书治疗湿痹的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治疗历节病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以及乌头汤等,其中都是用麻黄为主药。由此可见,麻黄治痹,深得仲景重视。陈宝贵教授在临证中深得要旨,运用麻黄治疗痹证颇有心得,其用量随证而定。新病邪盛正不虚者,麻黄用量应大些,使其力专效宏,迅速取效;久痹体弱且有郁热之象者,麻黄用量不宜大,透邪外出不求速效,缓慢图之,以防过散伤正,且应根据患者阴、阳、气、血的虚损情况,适当配伍补益药物。诸药相伍,共奏祛风散寒、胜湿通络止痛之效。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