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警惕心源性猝死 预防,最有效的治疗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7/17
3113
分享: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之后1小时内。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可以有心脏疾病的表现,但猝死的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猝死事件一旦发生,存活机会很低。

  急救,争取第一时间

  对突发心脏病的患者来说,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目击者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如果遭遇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首先应保持镇静,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千万不要随意搬动患者,最好让患者平卧,并判断患者的意识。如果患者已经意识不清,要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呕吐物引起窒息。如果患者已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对发生晕厥的患者进行人工胸外挤压,目前已经被证实是对这类患者最好的急救方法,比起人工呼吸来,该方法抢救成功率更高。具体做法是让病人平躺,急救者跪在病人身旁,双手重叠连续挤压病人胸骨下半部。挤压时使胸骨下陷4~5厘米,每分钟80~100次,注意手法不要太重,以免导致病人肋骨骨折。此外,如果病人出现心脏骤停,还可以对病人的心前区进行拳击,拳击的部位是病人的左胸前乳头部位。拳头举高20~30厘米,拳击的次数一般为2~3次,拳击要有力。经以上抢救措施,待病人情况好转后再送医院继续治疗。

  体检,定期消除隐患

  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源性猝死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病例证明,高血压、冠心病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定期体检无论对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来说同样重要。

  很多人以为自己没有心脏病,因此心源性猝死这样的事情决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然而专家提醒,没有心脏病史并不是说就没有心脏病,有些可能只是未及时检查出心脏病。有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或者不是特别典型,有的甚至表现出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类似消化道疾病的症状。还有的患者偶尔有胸闷、气短等心脏病症状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也没能得到及时诊治。

  因此建议,20岁以上者最好每2~3年作一次心脏病检查,30~45岁人群每年一次,45岁以上人群每年两次。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吸烟、喝酒的人群,中老年人,都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尤其要重视对心脏病的检查。平时如果有胸闷、胸口疼痛等情况,都该去医院做检查有无冠心病。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