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使命,百万患者——房颤卒中预防,关注从‘心’开始”的全球活动已在中国全面启动。该活动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有助于心房颤动及相关卒中预防的方案,旨在提升公众对于心房颤动卒中的知晓率和预防意识。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呼吁更多的医生、患者和公众关注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预防,积极参与此项目,贡献更多来自中国的“金点子”。
房颤卒中形势严峻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搏动不规则,或是太快,或是过慢。在40岁或以上人群中,有1/4人群将有可能发展成心房颤动。心房颤动也是最为重要的卒中高危因素,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比不伴心房颤动的人群高5倍。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多达300万人罹患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相当于每12秒钟就有1例发生。
据介绍,与非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相比,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往往更加严重,致残致死的风险更高。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已成为家庭和社会健康体系的沉重负担。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马长生教授介绍,在欧美国家,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导致的医疗支出每年已超过110亿欧元。
在我国,目前约有800万心房颤动患者,其中住院患者心房颤动相关性脑卒中患病率达24.8%,且有明显随年龄增加的趋势,80岁以上房颤相关的脑卒中患病率更高达32.9%。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房颤动患者的数量和相关的卒中危险还在持续增加,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造成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预防意识亟待加强
“事实上,有3/4的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可被预防,但许多患者并不了解这种风险,也不知道采取何种措施以预防卒中发生。”胡大一忧心地说。其实,房颤的诊断并不复杂,心电图检查即可发现。目前,国际上应用CHADS2评分标准对脑卒中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糖尿病史等,CHADS2积分越高,脑卒中患病风险就越高。
胡大一指出,国际上明确诊断为心房颤动的患者中仅有50%接受抗凝治疗,而在我国,这一比例小于10%。目前,我国边远地区的地市级医院缺乏必要的监测系统,而46%的医生承认,患者对心房颤动知之甚少。因此,他认为,通过进行疾病宣教和资助社区项目,举办“同一使命,百万患者”活动,对提高房颤的知晓率尤为重要,将为广大心房颤动患者带来有重要意义的改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孙艺红教授补充道,“同一使命,百万患者”是一项任何个人或组织均可参加的活动,只要是有利于提升公众的心房颤动卒中预防意识,任何有创意的方案均可参加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