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痴呆病,传统医药在行动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2/11/02
2836
分享:
    老龄社会进程的加快,如何让我们的父母活得有尊严,让我们的家庭多享受些天伦,让我们挚爱的人,以及我们自己,能够有准备地走进暮年,使得痴呆病的防治尤显刻不容缓。

    所幸,我们已看到了政府、学界、医疗机构以及制药企业的责任担当,看到了整个社会在行动。世界老年痴呆协会自1994年开始,就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世界老年痴呆日”。每年的这一天,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有不同主题的宣传活动,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老年痴呆病足够的重视,懂得痴呆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

仲景牌天智颗粒
 
    我国由于痴呆病的研究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临床上的痴呆诊疗标准和指南多来自于欧美,而这些指南几乎未曾涉及西方主流医学外的其它传统疗法。但实事上,随着近年来新药创制难度和风险的加大,包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在内的一些痴呆诊疗手段,已经逐渐得到西方主流医学的重视和认可。

    我国传统中医药防治痴呆的历史不仅有据可溯,而且近二十年来在该领域也涌现了一大批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及研究成果。早在这199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等就发表了《老年呆病诊断、辨证及疗效标准》;200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药防治创新团队带头人田金洲等发表了《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200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主编出版的《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与研究》一书提出了“毒损脑络”的病机假说,标志着我国痴呆研究领域的重大进步。

    2003年,田金洲出版了《血管性痴呆》专著,同年应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之邀出任《剑桥老年与衰老手册》编委;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老年与衰老》杂志特辟“中国来信”专栏发表田金洲文章“在中国用传统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5年,田金洲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一届世界痴呆预防大会上发表中药复方金思维提取物治疗轻度认知损害临床初步研究论文,被西方170多家媒体报道。2009年,王永炎领导完成《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神经变性病的防治规划》起草工作,使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列入我国卫生部主导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2009年,田金洲等领导的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团队获得了教育部第一个以阿尔茨海默病为研究方向的创新团队。

     宛西制药的天智颗粒,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批准生产的我国第一个用于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中药新药。该品种是依据20世纪50年代由胡光慈收载于《杂病证治新义》中天麻钩藤饮化裁而来,具平肝潜阳、补益肝肾、益智安神之功效,用于肝阳上亢的中风引起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病患者。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