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别总是“趁热喝”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4/28
2199
分享:
      “药熬好了,赶快趁热喝吧!”这是许多人喝中药的经验,但并非都是如此,有不少汤药是要放凉了再喝的。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在我国南方,夏天经常服用的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在中药方剂中,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般情况下,叫做“汤”(如“桂枝汤”等)的多数热服,而叫做“饮”(如达原饮)的多数需要凉服。

  此外,喝中药最好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