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寄生虫病在小儿时期并不少见,其中蛔虫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过去蛔虫感染率在城市高达70%,农村更高到90%以上。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寄生虫病确实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近年蛔虫的感染率在城市仍有20%左右,在农村40%左右,而蛲虫的感染率还要高一些。不少家长认为蛔虫及蛲虫病是常见的病,无足轻重,当孩子面部出现“虫斑”、夜间磨牙或有腹痛时,常自选驱虫药给孩子服用,有的不见大便中有虫驱出,反复用药。然而驱虫药的选用是有讲究的,用法不当可能发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常用的驱虫西药
过去常用山道年驱虫,但其毒性较强,不宜在体内久留,常与泻药同用。由于对成虫仅有麻痹作用,对虫卵没有杀灭作用,排出体外后造成再传播,故目前已不用。近年用的驱虫药苯咪唑类药有广谱的驱虫效果,它可干涉寄生虫体内代谢,从而影响其生存能力,并对虫卵发育成幼虫有抑制作用。给药后不需同时服用泻药,在服药后的2~4天可见到虫体排出。目前常用的苯咪唑类有三种,即左旋咪唑(又称肠虫净)、甲苯咪唑(又称安乐士、驱虫康)、阿苯达唑(又称肠虫清)。以上三药虽然副作用不大,但也会引起恶心、呕吐及腹痛。近年发现个别病人服以上药后10~40天会出现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头晕、情感淡漠、头痛,甚至抽筋、瘫痪,称为脑炎综合征。因此有咪唑类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的小儿不宜服该药,而对其他药物有过敏的也要慎用。最好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不要自行购买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