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成药物剂型及主要特点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3/06/18
3005
分享:
    1、注射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包括乳浊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特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

    2、颗粒剂(冲剂):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

    特点: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入水中饮入,吸收快、显效迅速,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如板蓝根颗粒、痛经宝颗粒、益母草颗粒等。

    3.胶囊剂: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特点: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如活血止痛胶囊等。

    4.片剂:需加入粘合剂,压片时被挤紧,使药物的表面积大减,在胃内的崩解速率是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如加糖衣则使崩解时间更为延长,显效较慢。如健胃消食片、银杏叶片等。

    5.丸剂:制备时加入了湿润剂或粘合剂,分为水丸、蜜丸、糊丸、蜡丸等,近年制成的浓缩丸,崩解快,疗效好。滴丸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一般丸剂的吸收速率依次为:滴丸>浓缩丸>水丸>蜜丸>糊丸>蜡丸。丸剂多适合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治疗。如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

    6、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特点:因含有糖,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不适气味,便于服用,适用于小儿及虚弱病人服用,尤多见于小儿用药,但不宜用于糖尿病患者。如止咳枇杷糖浆等。

    7、合剂 :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特点:合剂既能保持汤剂的特点,又能避免汤剂临时煎煮的麻烦。如生脉饮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8、酒剂是药材用黄酒或白酒为溶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特点:酒剂服用量少,吸收迅速,见效快,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补虚养体、跌打损伤等。

    9、膏药是根据药方,将药材经食用植物油提取,再加红丹炼制而成的外用制剂,为中成药传统剂型。

    特点:通纳药量多,药效释放持久等特点,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疡痈肿等疾病。

    10、栓剂是药材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特点:口服给药吸收快,吸收后不经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生物利用度高。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