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中医药>中药经方

谈中医文化修养:医家功夫在医外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5/20
1914
分享: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作诗赋词近万首,其数量为历代诗人之冠。更重要的是,其诗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充满爱国主义情怀,为宋代豪放派诗词的代表,很多名篇警句至今为人们所传诵。如此成功伟大的诗人在教示子侄做诗的诀窍时,说了一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学画于周臣,周臣是著名画家,但人们都认为唐伯虎的画比老师的好。有人问周臣,画画为什么不及学生?周臣回答:“只少唐生数千卷书”——只因为比唐伯虎少读了几千卷书,是说在文化修养上不及唐伯虎的缘故。这个典故也生动地揭示了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医艺相通,为医也是如此。中医学诞生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医者不仅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内经》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举凡文、史、哲,天文、地理、人事……都应在涉猎之列。下面谈几位著名医家在这方面的体会和实践。

  章次公先生非常重视医生的文化积累,他认为:“为医者,仲景之书固不可不读,而于历代名家医集,晚近中外科技书籍,以及其他笔记小说之类,凡有关医道者,胥应浏览,识见广遽,而后临床辨证论治,自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章氏本人身体力行,博览群书,虽小说野史也常涉猎,如看小说《镜花缘》有一“治水泻赤白痢方”(川乌、生熟大黄、苍术、杏仁、羌活、甘草),觉得组方颇奇,寒热并用而甚合理法,遂用于泄泻初起,获效颇佳,遂名之为“通痢散”,作为常用验方。毛泽东曾约章次公先生彻夜长谈,内容涉及医学等广泛内容,次公对答如流,才调高雅,毛泽东赞曰:“难得之高士也。”

  另一名医秦伯未先生在回顾学医经历时,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初学于丁师(沪上名医丁甘仁)门下,丁老首先要求背诵《古文观止》中的220篇文章,每天一篇,天天如此。尤其《出师表》、《桃花源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更要求背得滚瓜烂熟,一气呵成。当时觉得乏味,却不料古文程度与日俱增,从此博览群书亦觉易也。”(《秦伯未医文集》)他因此也要求医者要多学文化知识,孤陋寡闻难成大器,他说:“专一地研讨医学可以掘出运河,而整个文学修养的提高则有助于酿成江海。”很明显,是“掘出运河”还是“酿成江海”,其差别就在于是否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秦伯未因此还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书非抉择严者不可以为法,医非学养深者不足以鸣世”(《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序) 。 

  秦伯未本人就是一位学养很深的“鸣世”之医。他因对《内经》钻研精深而获“秦内经”之誉,平生著书60余种,专业精深自不必说。此外,他学识广博,对诗词、书法、国画、治印等均有造诣,有《秦伯未诗词集》及印谱等行世。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