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中医药>中药经方

总是容易头晕,该咋办?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21/06/03
10078
分享:
刷小视频、玩游戏,一刷就是几小时,这似乎是很多人睡前的习惯。可玩手机也得要控制,万一出现头晕、头痛等情况,可不要掉以轻心,需要重视起来了!

刷小视频、玩游戏,一刷就是几小时,这似乎是很多人睡前的习惯。可玩手机也得要控制,万一出现头晕、头痛等情况,可不要掉以轻心,需要重视起来了!

 

假期里有位12岁小男孩小民,就因为玩手机,突然出现了头晕、头痛的情况,甚至还呕吐,险些进入半昏迷状态。

 

据了解小民当时就是在打游戏,玩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左右,经常出现头很痛的情况,之前家长以为是经常吃不健康的食物上火了,没有引起重视,都是用万金油擦一下,没想到这次竟然不管用了,转了三家医院吃药什么的都没有用。家长发现不对劲后,带着小民来到医院做了进一步的检查,结果吓了一跳。 

 

经专家介绍,刚入院时精神萎靡、头晕、头疼比较剧烈,最后查了ct,脑后部有鸽蛋大的肿瘤,而且有非常显著的脑积水。由于小民一直以来不良的作息习惯,加重了颅内压,导致肿瘤越来越大,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专家告诉记者,孩子当时颅高压已经非常明显,再加上孩子玩游戏,玩游戏是是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造成脑部的充血。脑积水严重会导致整个大孔上,之后呼吸停止,严重会危及生命,不及时抢救,会死亡。幸好小民这次及时就医,目前病情已经好转。

  

医生提醒,小民的病情发展和他玩手机的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一定要引起重视。玩手机是精神高度紧张,会影响到血液。往往耗时时间会比较长,有些孩子甚至会熬夜,这样对生长发育也是无益的。建议玩手机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即可。

 

说起头晕,相信生活中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某些头晕的背后其实就是疾病的预警信号!

 

那么什么样的头晕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呢?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比如说美尼尔综合征、耳石症、前庭神经炎这以些它是表现为周围性的眩晕;还有一类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比如说急性的脑血管病、急性脑干的梗塞,或者是后循环的缺血,或者是颅内的肿瘤等等;另外还有一大类,就是和心理因素相关的,有一些焦虑、抑郁、睡眠不好的患者常常会出现白天头昏昏沉沉的这种头晕。

 

专家指出,头晕作为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有些人出现头晕的症状后会很不以为意,以为这是没有休息好而引起的,但是如果会经常出现头晕的症状,就一定要特别的重视。

 

比如:耳石症,它有30%以上的人是自愈的,虽然晕得很厉害,但是休息两天自己就缓解了。但是也有一部分眩晕是恶性眩晕,它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比如:老年人的急性脑血管病、后循环的缺血、或者急性的脑干梗塞,这一类的眩晕,如果不加以重视的话,可能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这一类的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来就诊。

  

另外,像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出现头晕也要特别小心,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做一下脑血管的评估,比如CT、磁共振等,来判断一下是不是脑血管病引起来的头晕,因为脑血管病的头晕相对来说风险还是比较高的。

 

专家还指出,长期伏案低头看手机、看电脑、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相对来说风险比较低,这些可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相应的药物,大部分人就能够逐渐缓解。另外就是有一些长期的,包括情绪不好、焦虑、抑郁、睡眠不好,然后第二天出现头昏昏沉沉的这种感觉,这一类重点要调整心理状态。

 

从中医来讲,头晕分为实症和虚症。针对不同的实症和虚症,治疗方案也不一样,需要辨证论治,才能有效缓解头晕。

 

专家介绍说,实症就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说是肝阳上亢,像有些高血压的患者,还有一些心肝火旺,突然生气着急导致的眩晕。虚症就是比如说老年人的一些肾气不足、气血亏虚,引起来头昏昏沉沉、记忆力下降等等这种眩晕表现。除了中药的辨证论治之外,也可以考虑去正规医院配合一些包括针灸、耳穴压豆、脐灸、艾灸等一些方法来作为辅助的治疗。

 

温馨提示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不要过长时间的玩手机、看电脑,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适当休息和调节。如出现肾阴虚引起的头晕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中成药调节,例如六味地黄丸。

 922f49c87e8fc9c40a04a017bd0ed59.jpg

六味地黄丸方剂源于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药略》中的肾气丸,经宋代名医钱乙去桂枝和附子化裁而成。主要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六味药组成。

 

有滋阴补肾的功效。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肾肝脾三脏兼顾,以滋肾精为主。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