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转行当中医
今年81岁的卢鼎厚,学过生物,学过西医,学过运动生理,还是篮球运动员,1952年曾代表中国男子篮球队参加在芬兰举行的第1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谈起学中医的原因,他告诉记者,在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生理教研室工作期间,曾经遇到成绩很好的运动员,就是因为肌肉损伤而没有办法治疗,年纪轻轻就离开了运动场。同时,他在生活中发现,肌肉损伤是很常见的,但是却没有受到医学界和全社会的关注。为此,他决心在后半生从事肌肉损伤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1973年,卢鼎厚在赵继祖医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山西一位医生 “阿是穴斜刺温针”治疗肌肉劳损的方法,疗效很好。而后他进一步把“阿是穴”从“以痛为腧”发展为“以僵硬条索的损伤肌束为腧”,不用“燔针”或“温针”,而是把针准确地斜行刺入损伤的肌束,可使条索立即软化、疼痛缓解、功能恢复,甚至完全恢复。这就是“以损伤肌束为腧穴”的阿是穴斜刺。
一位因运动造成股骨颈骨折的病人,手术失败后置换了钛合金人工关节。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位病人的患肢却变短了,走起路来身体向患侧倾斜,一摇一晃地很不方便。卢鼎厚检查患者发现其腰方肌僵硬,有明显压痛。经斜刺治疗后,腰方肌得以放松,骨盆下降到正常位置,患者的两条腿竟一样长了。相比国外,对有相同病因的患者,医生通常只是在患肢的脚下放填充物而已。
实践表明,在颈肩腰腿的活动困难或出现疼痛症状,都会有一部分是由肌肉损伤引起的。通过确诊是肌肉损伤所引起的症状,应用阿是穴斜刺治疗都会出现见效快、疗程短、疗效持久稳定的结果。多年来,卢鼎厚应用阿是穴斜刺针法为我国滑冰、游泳、羽毛球、武术、体操、艺术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以及国内外的患者治疗,在不同程度上帮助他们恢复了正常的训练、工作和生活。
实验研究探机理
阿是穴斜刺治疗肌肉损伤为什么有这样好的疗效?为阐明其作用机理,在20多个相关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卢鼎厚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了实验研究。
中医认为,肌肉损伤的病因是风寒湿所致。西医认为,肌肉超负荷工作会诱发延迟性肌肉酸痛,也是肌肉损伤诱发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肌肉粘连的结果。近百年来对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研究都是沿着这个推论进行的,近些年又有“运动导致肌肉疼痛和损伤,又称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的说法。
在此基础上,卢鼎厚等人注意到,超负荷工作后的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引起延迟性肌肉酸疼,同时伴有不同程度身体姿势和运动能力的改变。那么,能不能认为肌肉超微结构的改变就是病理性“损伤”?
卢鼎厚的学生段昌平通过常规电镜、肌肉活检等方法观察,以及对超过负荷的负重蹲起和蹲跳工作后的肌肉对比发现,肌肉收缩结构当时没有明显改变,而在10~24小时后就会出现越来越显著的延迟性结构改变。将此状况请教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曹天钦教授后,这位专家指出,超过习惯负荷的肌肉工作诱发肌肉延迟性收缩蛋白的降解,导致肌肉收缩结构改变。后来的实验结果证实了曹天钦的这一论断,同时,也证明了阿是穴斜刺是通过加强收缩蛋白的合成代谢过程,促进收缩结构正常,达到恢复运动功能、缓解疼痛的独特作用。
博采众长保健康
通过这些年运用阿是穴斜刺治疗肌肉损伤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卢鼎厚体会到,只要疗效是确切的,就一定符合客观规律,就是科学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科学的认识,而人们对防治疾病规律的认识会在实事求是的探索过程中得到提高。掌握现代解剖和运动生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判断肌肉损伤的部位,为针刺的良好效果创造必需的前提条件。他强调,中医和西医各有长处,我们要博采众长,继承和发展古今中外的优秀医学遗产,做到优势互补,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
在临床中卢鼎厚还注意到,即使是强度很小的肌肉工作,长期的重复也会使肌肉变得僵硬;如长期伏案书写或电脑打字的人会出现颈椎肌肉僵硬、疼痛;长期开车甚至是只能仰卧在床的患者都会感到腰疼等。怎样通过适度的锻炼提高有关肌肉的结构和功能,防止这类肌肉损伤?卢鼎厚说,虽然肌肉的结构和功能是“用进废退”,但也要重视超负荷后出现的肌肉收缩结构改变特征,要根据个体的承受能力调整后续安排,特别在肌肉还未形成稳定的病理性改变过程中,适度运动和劳逸结合,避免肌肉损伤。
他建议,成立人体肌肉损伤的生理病理学科,讲授肌肉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专题课程;开展肌肉损伤病因和防治的研究;开展适度运动、增进健康的科普宣传工作;开设肌肉损伤专科门诊,推广应用阿是穴斜刺这一传统医学疗法,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