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一段回忆,但有些故事,一旦开始,便会贯穿我们的一生。我,与中医的故事便是如此。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爷爷、父亲都是中医爱好者,加之故乡的文化底蕴,我便早早地与中医结下了缘分。
幼时的我,是爸爸的“小尾巴”,爸爸去哪,我就跟到哪。他虽是一名教师,但医生却是爸爸毕生的梦想,收集医书更是他的爱好,稍有空闲,爸爸就会看医书古籍。《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这四大经典我在小时候经常看到爸爸翻阅,爸爸还会给我讲中药材的炮制、配伍的妙处,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爸爸说过:每个方剂就像一个国家,而药材就像国家的子民,在每个方剂中都扮演着君臣佐使不同角色,但那时我只是把它当成了故事,感觉很奇妙,认为这些书值得研究,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周末时,爸爸还会带着我去山上采草药,其中半边莲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因为它开着紫色的花,非常符合当时年龄的审美,每次寻找、亲手拔下、再通过形态辨认出草药的名字,让我颇有成就感。也正是因为这份好奇心和成就感,一颗热爱中医的种子便无形中埋进了我的心里。
南阳医圣祠,是我们南阳市的著名景点,也是我经常去参观学习的地方。我家有个风俗,每年都要在医圣诞辰日正月十八去进行虔诚祭拜,家人说这就是我们当地人的“仲景文化”情怀,每一次拜谒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家人一起买贡品,进行祭拜,然后听爸爸讲述医圣治病救人的故事,拍一些照片,这大概是我对医圣祠最初的记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去医圣祠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通过一次次的观光学习,我体会到了中医的魅力,简单的几味中药在医圣手中通过不同的配伍组方,都能发挥不同的功效,而且每个方剂都组方严谨,用药精确。面对疾痛、面对生命,医圣那舍己为人、心怀大善的精神更是深深鼓舞着我,这种情感使命让我有了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为民奉献的愿望。
高考结束后,我便果断的选择了中医,这时我心想:我心中的这颗种子终于可以发芽了,因为它有了成长的温床。在开学前,我再次去了医圣祠,所感所悟,与先前皆有不同。我站在门口巨大的照壁下,重新读了一遍《医圣张仲景传》,读到两边的对联“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时,我更坚信我定要做一个生命的守护者,在这疫情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走到十大古代名医塑像时,我对他们的贡献有了深层次的理解,祖先们是通过总结人与自然的变换以及对自然万物的崇拜,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和完善才逐步形成了传统的中医文化。“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是医圣立志作为一个“解除人民疾苦”的医生的信念,他济世救人、普同一等、仁慈为怀的准则也将成为我的行医准则。
因为自信,所以意诚,因为意诚,所以心正。我与中医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我会踏着信仰之光,传承文化,守正创新,凭借自己的努力,与中医为伴,续写我与中医的美好篇章,让中医文化闪耀时代光芒!